【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公认为比较困难的一项教学任务,怎样让习作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田,笔者认为可以从儿童诗创作开始。儿童诗字数少,结构简单,语言浅显,容易阅读,也易模仿和创造。因此,儿童诗创作完全可以成为习作教学的起点。根据儿童诗的特点,进行品读、模仿、交流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创造力和鉴赏力。
【关键词】儿童诗创作 品读 模仿 交流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著名诗人金波曾经说过:“培养儿童热爱母语思想感情,享受语言的美,创造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公认为比较困难的一项教学任务,怎样让习作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田,笔者认为可以从儿童诗创作开始。儿童诗字数少,结构简单,语言浅显,容易阅读,也易模仿和创造。因此,儿童诗创作完全可以成为习作教学的起点。
一、儿童诗的特点
要创作儿童诗,一定先了解其特点,笔者认为儿童诗的特点主要有:
1.想象丰富。儿童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和诠释总是会出乎大人的意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总是特别有诗意,比如:洋娃娃要打针、椅子会哭……
2.语言天真。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诗的语言也应如此。
3.构思巧妙。儿童诗尽管因为视野的局限性,但是,儿童诗的构思往往更加巧妙,其儿童式的构思反而提升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
4.意境优美。儿童诗应以营造优美而童稚的意境为目标。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声音、图像表现出来,构成优美而童稚的意境,才能感动儿童。
二、品读儿童诗,培养感受力
秋(沙白) 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读着著名儿童诗作家沙白的这首《秋》,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田野里,几个孩子蹦啊跳啊地玩耍,清澈的湖泊旁满是枫树,秋风一吹,红红的枫叶便飘啊飘啊地飘进了湖里,像一叶红色的扁舟,扁舟行驶在满是红色倒影的湖波里……这个画面是典型的“秋天”的写照。诗人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寥寥数语就将一个诗意盎然的秋送给了孩子们。
朱光潜先生曾说:“要想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儿童诗的节奏感特别强,其韵律适合于儿童诵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及知识的储备。如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整首诗押“an”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着读着就读出了月儿的弯弯,船儿的弯弯,很巧妙地将两者的相似处送进了孩子的心间,坐在月亮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大量品读中感受儿童诗的韵味,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一首首儿童诗的阅读,就像用炉火慢炖一样,让学生通过慢慢积累迸发诗意。
三、模仿儿童诗,培养创造力
模仿,指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模仿。创作儿童诗,也可以从模仿开始。仿写,不仅降低了创作的难度,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欢喜地接受创作,在愉悦中完成创作。
虽是仿写,可是在仿写中我们看到了儿童诗带给孩子的无限想象力,看到了藏在字里行间的情谊。宋朝欧阳修 《学书自成家说》曰:“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可见对模仿的批判,然明朝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中曰:“谢灵运 《折杨柳行》:‘郁郁河边树,青青田野草。’此对虽有模仿,而不失古调。”可见古代诗人中亦有在模仿中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当然,诗的形式、结构都可以模仿,唯想象力不可仿。
诗的曼妙更多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指导孩子们创作儿童诗更多在于引领孩子们在欣赏中揣摩,在揣摩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以下是我班学生创作的诗:
包佳馨的《致蛇》 我害怕你们—— /一条长长的身体,/锋利的牙齿, /沾满了毒液,/可不要来咬我。/如果你来到我家,/可不要进我房间。/把我咬伤了,/我就把你碎尸万段。/我还要给你,/介绍个朋友——/它的名字叫猫头鹰。
可见,只要教师启发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学生提取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运用联想、比喻等方法来创作儿童诗,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诗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交流儿童诗,培养鉴赏力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著名作家金波曾说过:“诗是文学的灵魂。无论小说、戏剧,还是散文,凡是优秀的,都应达到诗意的境界。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学会了欣赏诗,就会欣赏其他文学样式,以至其他艺术样式。”
1.召开诗歌朗诵会。这朗诵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个人朗诵、二人对诵、小组齐诵等。
2.举办亲子赏诗会。教师可以先确定诗歌的主题,例如“春之韵”“中秋月圆”等,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孩子诗歌的创作,然后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诵。
3.开展诗歌手抄报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收集或创作相关的诗歌,然后制作手抄报,在读读、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享受诗歌带来的美。
4.进行即兴创作比赛。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课前5分钟引领孩子进行儿童诗的即兴创作,比如身边的粉笔、书本等,让孩子即兴创作一两句诗。
5.组织编写诗集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汇编、美图,然后编订成班级的诗集,也可以鼓励爱好创作的孩子编写个人诗集。
孩子的童心就是一首美丽的儿童诗,只要给予驰骋的空间,一定会绚烂整个世界。儿童诗创作较为简单,易模仿,其特点附和孩子的创作特点,习作教学从儿童诗创作开始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进入习作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教师[J].2017.01
[2]翟聪聪.边存金.小诗醒了.小学语文教师[J].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