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展现了微课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策略,从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微课
一、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较高的课程,同时也是辅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有力工具。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能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观念问题是造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我国的中小学应试教育依然横行,所谓的素质教育都是空谈。《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属于高考科目范畴,自然也不会引起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的重视,所谓会考,只是做做模拟试卷应付而已,没有实际效果。谁都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觉得学好《高中信息技术》还不如学好语数英,“前途”是最重要的。从而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出现一系列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设置不足,教学进度的限制使得教师只有时间讲述理论知识,大大缩短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时间,实践操作多被布置于课后。长时间讲述理论知识导致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理论知识的讲授效果也不理想。而课后高中学生又面临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因此难以分出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缺乏实践的缘故使得学生迅速遗忘理论知识,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更愿意将精力用于“正经”课程的学习上。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与考试压力,学生将信息技术课作为用于放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开通网络学生就看电视、玩游戏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微课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价值
1、教师实现分层教学。
微课的载体是视频,教师将微课个上传于资源库后,学生能够自由下载浏览。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反复学习,从而解决了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所带来的课堂进度难以统一的问题。因此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即可实现隐形分层教学。学生可以在家中自主观察微课视频,也能在家里按照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减少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将宝贵的教学时间用于对学生的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等[1]。
2、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
微课的视频内容都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然后录制视频,因此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能全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视频中的知识点。时间的精减避免了长时间授课导致的学生注意力转移。
3、学生实现针对性学习。
微课视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微课视频的知识点不同,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细化。将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化解为多个细小的知识点,将其制作成微课发给学生,有利于学生针对自身实际展开针对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引入微课教学的策略
(一)准确选择微课类型
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实效。?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讲解,且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来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
(二)精心设计和开发微课
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想开发实效性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微课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等过程。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合理安排微课的教与学?
微课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学资源。一节课一般包括课前复习、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拓展、小结与练习等多个环节。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运用微课让学生观看问题的详细解析。知识拓展环节,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社会发展、具有前沿性的课外知识放进微视频中,让学生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观看。
(四)架设微课网络平台
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必须结合原有的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整合各学科各专业教学资源,构建各专业课程的微课资源数据库,将其融入整个教学资源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配合课堂教学,为学员网络化、自主化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微课教学资源共享化,授课者不仅能从他人的微课教学中受到启发,还能直接使用经典优秀的微课资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微课教学方法手段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微课网络平台的设计要立足从学员的需求入手,方便教学双方使用微课资源,因此网络平台还应具有交互学习、资源搜索等功能,展现微课学习的便捷和趣味性。
总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实践证明,采用微课教学的教学方式符合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追求,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方面作用明显。对教师而言,采用微课授课能提升自身的信息敏感度,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需要注意的是,究其本质,微课属于信息的新型载体,也属于新的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不足确实具有一定弥补作用,但是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厚的底蕴基础以及文化内涵才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仅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的微课仅仅是噱头,只有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能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花.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福建电脑,2018,(7):174-175.
[2]骆莉.微课环境下Photoshop教学策略优化[J].华夏教师,2018,(2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