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黄世勇
[导读]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都是以教师作为主导,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都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被动吸收知识的一方,但是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课堂这种“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课标下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很难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这里就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高中教学;微课教学模式
        引言
        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变化产生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加大信息化技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要求。而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就这样应运而生,微课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优点,在多媒体支持下的学生微课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直观地输出信息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微课这样的视频化教学方法解释一些复杂难懂的信息技术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堂这种学习方式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与教师通过微课完成一个身份上的转换,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对信息技术课本上的概念和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把自己对整体学科的理解由“懂”到“会”然后再对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一个“悟”的层次。
一、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也是微课教学方法亟待解决的方面。首先是面对一些课堂难点,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许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上一味的讲述书本内容,不在乎教学方法和艺术,十分容易跳入教师在台上讲,台下没有一个人听懂的怪圈,有时候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后,仍旧一头雾水,有的不懂也不敢去问,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积压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也越来越差。一些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去问老师,有些没有了解到的知识点或者没有弄懂的题目宁愿自己憋在心里也不去问老师,去问身边同学,身边的同学很有可能也没办法去给他做一个详细深刻的解读,最后搞的自己不懂的问题还是不懂。
        其次是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和协作,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就只有回答问题这一个渠道,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同样很匮乏,他们在课堂上同样没有交流的渠道,对于错题和课堂难点只能一个人理解,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就会很难去跟上课堂进度,最后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这些学生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主体身份,没有积极的参与进去,不能及时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答,也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没有和同学进行成果的交流,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和同学一起把老师讲的问题更加深入化和系统化,学到的知识只是支离破碎的,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结构和知识体系,到最后自己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些问题,再加上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的情况,笔者一直在思索:能不能把那些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短期内完成一次有趣的学习活动?经过长时间反复地思考,最终我把目光落在了“微课堂”上。
二、“微课”的具体应用措施
首先在课前,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微课的制作,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应该要思考这个知识点要怎么讲,怎么把这个原理知识通俗易懂的传播给学生,怎么设计整个课程,怎样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完整的叙述一个知识点……特别是一些教学的设计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渡衔接自然恰当等,都需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时进行反复认真的揣摩,同时也要思考怎样提起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一个科学合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的微课教学才能够事半功倍,
在课中,教师要把自己在课前准备到的东西都讲述出来。其次,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实时的对微课的进度和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控,可以在知识的讲解中设置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这些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在课后还可以开展对本次学习的板块内容的相关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难题的出现,教师可以适当的把课堂的时间更多地放给学生,让学生多多进行讨论、发言,倘若学生在上课时出现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地站出来纠正、稳定课堂情况。
        在课后,微课也要健全评价机制,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一步可以分为两点,一是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表现的地方要不吝啬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地方也要进行批评,要对课堂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评价;二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对彼此的表现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和教师同时收获到别致的体验,这是微课的特别之处,这也是传统学习课堂中难以达成的效果。
结束语: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必须把微课资源和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互动精密结合,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教育,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刘德基 《科教导刊》 20201
[2]探析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蒋云波  《中学教学参考》 20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