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指导之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于同聚
[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的竟要求去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不仅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更有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探索性的效应。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我感觉到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金钥匙,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遣词造句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人所著,文章中有丰富精彩的词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指导学生描述事物时要通过恰当的词语进行句子“包装”,这样才能使所描述的事物更具体更生动。例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燕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微风吹拂着千万朵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既写出了柳树的色彩,又写出了柳树的姿态。作者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枝的百般娇柔写的生动传神。再如小学语文第九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写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把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更富有情趣、生动,惹人喜爱,反复读后,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阅读教学完这些片段后,教师及时进行遣词造句指导,让学生对自然进行观察:如松柏、油桐、月季、白杨。对这些植物的形态、颜色进行细致观察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乏其味,学有所用,用掌握作者的描写方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阅读中进行审题命题指导。
         作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等文章,其题目也各具特色:有的直接或间接点名文章的中心,有的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出作者的思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题目,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作者命题和对作文进行审题有重要的关系。如小学语文第七册《鱼游到了纸上》,这样的课题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迷惑。大部分学生会产生误解,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首先指导学生审题:鱼游到纸上是说明画家在作画时,把鱼画的太逼真,像一天活生生的鱼在纸上游走一样。进一步说明画家的画技超凡,课题隐藏着一个问题:这么好的画技是怎么来的呢?对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再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题间接点名了文章的中心,与其说那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者的印象深,不如说叶老先生给小作者修改作文和叶老先生对小作者鼓励的话语留下的印象更深,这样引导学生去审题,去阅读文章。学生对作文题目的审题、谜题起到很好的作用。
        对特色课题来说,阅读结束后,教师设计出类似习作题目,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文章的中心、内容及写作材料。

如教师可以设计《我心中的的一盏明灯》《校园中的一朵花》等作文题目。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阅读中学到的审题方法,顺藤摸瓜列出习作提纲,作文中的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选材指导。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时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如何在作文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是小学生作文犯愁的事情,它不仅影响着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能否把握习作的思路及抒发思想教育和情感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在写作选材方面有独到之处。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文章,作者选取了老奶奶、中年妇女和一群红领巾作为代表的人群进行了重点描写,以点带面,表现出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再如《再见了,亲人》作者选取了朝鲜人民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进行了重点描述,通过感人的场景描写来表达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结而成,比山高,比海深。在教学这些片段中,教师一定强化学生大声朗读,有情感德读,把作者选择的这些代表性人物以及描写的方法牢记在心中。出了读以外,教师还要进行细致的剖析作者的描写方法,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等描写。这样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会有关人物情景的描写。其实,类似于这样的文章在教材中可以列举很多,只要我们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发现引导,学生的作文选材就会事半功倍。
        针对这些课题的阅读学习,教师克设计安排类似的系做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材列提纲。如《我身边的人》、《我心中的他(她)》等,指导学生把要想写的人物事例进行罗列,在进行筛选,最后把最有意义的事具体描写,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不会觉得选材难了。
        四、在阅读中进行片段练习指导。一篇好文章,都是有精彩的片段组合而成。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很注意到了这一点,是教师进行习作指导的典型教材。如《草原》一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丰富优美的笔墨,流利的语句将美丽的草原锦上添花,让读者读完以后心旷神怡,有身临其境的的感觉。再如《开国大典》一文种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描写,作者将开国大典之时天安门广场绚丽多彩的场景进行了巧妙设计:五颜六色的旗帜,高高耸起的天安门城楼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更加宏伟壮观,这样一来,更会激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的强烈之情。
        在教学这些片段时,教师利用作者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校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野外即兴写作或一次场面观看,设计片段练习。:如《家乡一角》、《校园一角》景色描写或《运动会》、《欢乐节日》场面描写。学生及时把学习到的作者描写方法应用到写作中去,既能牢固掌握了作者的描写方法,又能完美欣赏自己的佳作,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
        总之,教师只有把握住教材的方方面面,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才能激发学生习作欲望,学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真切感人的好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