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空中学堂 --新时代农民培育新模式的创设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徐贵祥
[导读] 现代农民讲习所的2.0版浙江省江山“乡村空中学堂”
        摘要:现代农民讲习所的2.0版浙江省江山“乡村空中学堂”,为何能拥有“草根”粉丝55万多、每天10万多人参与学习?为何能得到连续五任省委书记的青睐、原夏宝龙书记为何对“学堂”粉丝说:“……这是我听到的浙江最美好声音”?为何“学堂”案例能载入《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凭什么摘取“首批全国特色学校”桂冠,并得到《人民日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这得益于“学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定位,得益于“开门办学,紧贴‘三农’”的服务理念,得益于“多元服务、满足众需、方便实用”的平台功能。
        关键词:乡村空中课堂;新时代;农民致富;培育新模式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哪里培训?破解教育培训手段与新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一致问题
在经济活跃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调查显示:我省“放鸟出笼”政策实施后,仅衢州、丽水两地就从农业一线转移出农民230多万,至今仍以每年数万的速度增长。过去我们服务上门,培训在“田间地头”“农家畜棚”,深受农民朋友欢迎,被誉为“现代农民讲习所”。现如今,我们的培训对象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怎么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怎么样培训?破解教育培训目标与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问题
有结果显示: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留守农村的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8.1?岁,小学、初中文化占 73.2%,影响社会稳定的违法违规案件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农民手机持有量达74.7%,其中99.8%的在外务工青年拥有智能手机;98.4%受访者表示“太想学致富本领了,可没时间学,也不知道到哪儿能学”。迈进新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量应用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我们决定“搭乘‘互联网+’高铁列车,借助互联网和城市智慧大脑,打造‘乡村空中学堂’”,把答案写在农民的心坎上。
        (三)培训啥內容?破解教育培训内容与新时代农民整体素质提升需求不匹配问题
过去,我们的培训內容主要集中在实用技术上,“转脑子、绿院子、鼓袋子”,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现在,我们不仅仅培训实用技术,更关注农民精神食粮的供给、乡村振兴理念的更新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等。
        二、实施过程与措施
        (一)创设农民教育培训新载体――“乡村空中课堂”
1.“乡村空中课堂”愿景设计——用什么培训
(1)总体思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我们进行学堂顶层设计, 构建模块化、灵活可扩展的技术架构, 充分考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等技术趋势和安全性保障。形成一个中心(智慧成人教育云中心)、两类环境(学堂教学环境、市民学习环境)、三个库容(培训资源库、开放课程库、共享信息库)、四项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五条路径(LED电子教室、智能手机、各种电脑、高清电视、音频收录机)学堂运行环境。

    (2)目标定位。功能齐全,互联互通。学堂“以适应全民在线移动学习为前提,以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成“高性能、优场景、重防护、控权限和一体化”网上农民培训学校。
(3)建设框架。建好三端,按需服务。学堂总体架构由区域性智慧成人教育平台、乡镇智慧成校平台、智慧农民课堂三层体系架构组成。前端以统一服务平台为核心,支持移动端APP、微信和微博访问;后端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实现区域数据大融合;中间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将前端农民的需求情况和后端统一数据连接起来,为教师提供翔实数据。

2.“乡村空中课堂”专业内涵--培训啥内容
根据农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目标”要求意愿,我们将知识划分成“精神加油站”、“幸福孵化园”、“匠心逐梦地”、“共赢俱乐部”和“快乐大本营”等五模块,形成“按需定制模块化”专业内涵。
(1)政策解读。建构“精神加油站”模块,打造政策宣传主阵地,帮助农民第一时间理解党的富民政策,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理念启迪。开发“幸福孵化园”模块,帮助农民丢弃老旧过时的生产生活模式,更新理念、拓宽思路,致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做新时代的新农民。
(3)技能培训。开辟“匠心逐梦地”模块,打造技能培训中心,帮助农民提高文化涵养、学历提高、技能提升、职业养成等,做“四有”新农民。
(4)经营技巧。创设“共赢俱乐部”模块,打造交流合作中心,指导农民现代经营理念,实现产教融合、文创一体,推动“一带一路”经济文化交流。
(5)生活指导。打造“快乐大本营”模块,打造文体娱乐活动展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远离麻将桌,帮助农民树立文明习惯、快乐生活新理念。
3.“乡村空中课堂”“五·四式”运作机制--怎么样培训
(1)创新培训方法,教学方法上凸显四大亮点。一“可学”。 “学堂”不打烊,满足农民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学;二“乐学”。提倡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设愉快学习环境;三“会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要从指路子让农民走,变为指导农民找路走,培养农民“学以致用”能力;四“善学”。教学不只要农民“依样画葫芦”,更要启发农民学会创新,养成不以固有技能为“唯一”习惯。   
(2)创新教学内涵,教学内容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设立“知识提升”项目,实现培训内容与农民学历提升结合。二是设立“技能提升”项目,实现培训内容与农民技能提升结合。三是设立“优善经营”项目,实现培训内容与发展经济结合。四是设立“科学管理”项目,推进培训内容与基层治理结合。

(3)创新教学路径,教学途径上完成四大智能。一是全方位实时互动,实现师生实时智能互动;二是在线测试,大数据学情分析,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三是个性化精准教学指导,实现智能精准教学;四是学习轨迹全程记录, 实现过程全轨迹智能记录。
(4)创新技术手段,运行渠道上实现四渠通畅。一是畅通“天网输出”。实现广播、电视、电脑、手机四渠顺畅。二是畅通“天网接收”。依托移动手机台等,创设乡村“空中学堂”。三是畅通“地网服务”。构建“三级”服务网。四是畅通“地网纳谏”。通过设立意见箱等,收集“金点子”。
(5)创新组织机制,长效运行上构建四重保障。一是组织政策保障。成立专班指导,用好上级政策,出台激励办法;二是经费保障。争取政府支持,开展校企合作;三师资保障。内请外聘、招募志愿者、寻找乡村好老师打造高质量“农师”队伍;四是工具保障。编“土”教材供“农书”,免费送手机供“农具”,免费装宽带供“农网”。

(二)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按需定制模块化区块链教学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五模块知识细分成18个主项、89个子项、每个子项目又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形成梯状知识链条。“五模块”知识对应“五中心”(党的政策宣传教育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心、技能提升培训中心、文创经商交流合作中心和文体娱乐活动展示中心)结构又与乡村振兴五项重要服务指标内容紧密相连,形成特色鲜明的“学为中心、人人参与”的“按需定制模块化区块链”教学法。
1.拓展“互联网+党建”,发挥头雁功能,助力乡村有效治理
针对山区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较强,党建工作难开展。“学堂”智慧党建平台,将信息第一时间送到每个党员“手上”。塘岭二村通过支部引导,还建立起远程“高山蔬菜”等示范小区5个。农技专家通过在线技术指导,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协会,共同致富。如今,一个仅有1387人的山区小村栽培江山白菇50多万袋、种植西瓜32亩、高山蔬菜78亩,猕猴桃153亩,年创利750多万元。
2.指导“互联网+创业”,激活青年热情,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清泉村是下山脱贫“三无”村,村民们通过对接“学堂”做微商,放下锄头敲起键盘,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创建衢州首个淘宝专业村,每年创汇1亿多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现如今村民住小洋房、小别墅,开豪车,原本落后的小山村在教育信息技术的“潮头”中一下子变“活”了。
3.探索“互联网+治理”,构筑美丽江山,助力农村生态宜居
大陈村原来是个有名的“后进村”,该村书记汪衍君上任后主动寻求与“学堂”合作,推行线上“互联网+治理”,线下以“党建”推动乡村管理,村民们用“村歌”歌颂美好生活。今日大陈,楼房林立、村道整洁,户外健身设施、老年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是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十大最美村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4.开展“互联网+培训”,指导妇女就业,助力农民生活富裕
         针对农村妇女就业需求,我们设计了“公司+培训机构+妇女”模式,促进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通过组织“互联网+”巾帼创业竞赛,培育巾帼创业孵化园等,引导妇女创业就业。去年,“学堂”打造的150名家政服务员全部就业,许多学员还成了温州保姆市场上的“香饽饽”,引发市民“抢购”热。“金牌保姆”毛美仙,月薪5000元,东家还请她去马尔代夫旅游。
5.推行“互联网+帮扶”,繁荣孝道文化,助力农村乡风文明
我们实施老年触网培训工程,帮助老年人建立“微信群”和“QQ群”,架通“爱心立交”。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还推动了“睦邻友好”邻里关系。3年来,共开展老年手机培训127场,培训9758人,免费赠送手机8594台,安装宽带409条,建立起“夕阳红微信群” 319个、QQ群”358个,促进了农村乡风文明。
         三、成果内容与创新
(一)成果主要内容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乡村空中学堂”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新农村发展结合的产物,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学校自身发展需要而打造。经历了“萌芽期、雏形期、成长期和成品期”四个阶段。初始于2000年底的远程学历教育,形成于2010年的“空中学堂QQ群”,成名于2016年4月的“海外游子点赞空中学堂”。提升于2018年6月的按政府综合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设计打造。
我们怀揣“农民走到哪里,我们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职业情怀,直面新时代农民“怎么样培训?在哪里培训?培训什么内容”等现实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不打烊“乡村空中学堂”,遵循农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追求意愿,设专业、排课程、编教材,将知识划分成“精神加油站”、“幸福孵化园”、“匠心逐梦地”、“共赢俱乐部”和“快乐大本营”等五模块,形成“按需定制模块化”专业内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五模块知识细分成18个主项、89个子项、每个子项目又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形成梯状知识链条。“五模块”知识对应“五中心”(党的政策宣传教育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心、技能提升培训中心、文创经商交流合作中心和文体娱乐活动展示中心)结构又与乡村振兴五项重要服务指标内容紧密相连,形成特色鲜明的“学为中心、人人参与”的“按需定制模块化区块链”教学法。同时构建“五·四式”(又称“五创联动”)运作新机制(教学方法四创新;教学途径四智能;教学内容四结合;运行技术四通畅;组织机制四保障),免费给山区农民送“农具”(手机)、供“农网”(宽带),助力农民随时随地在线学。“变封闭教为开放学”、“变指路子让农民走为指导农民找路走”、“变农民不知怎么学为‘可学、乐学、会学、善学’”, 破解了教育培训目标与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教育培训内容与新时代农民整体素质提升需求不一致、教育培训手段与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匹配等问题,“把答案写在农民心坎上”。构建起新时代开放式农民培育的新理论,被国内权威人士誉为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讲习所。
历经10多年实践,成果辐射50多乡镇,拥有“草根”粉丝55万多,培育出各类专业人才9万多人,涉农企业0.3万余家,获首批全国成人教育特色学校等30多项奖项,《人民日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教育部网站以《江山“不费一砖一瓦”打造亿元“教育超市”》向全国推荐,原省委书记夏宝龙评价说:“……特别是‘空中学堂’倡导文明新风,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学堂活动,凝聚了民心,让人十分感动。”
        (二)成果的创新点
1.模式创新,省内首创按需定制模块化区块链农民培育新模式
学堂把相近专业的道德素养、职业养成等设计成针对性模式,如:专为青年农民设置“匠心逐梦地”,为专业经营户设置“幸福孵化园”等5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成主项目和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项目课程均以现场操作视频为主。这种省内首创按需定制模块化教育培训运作新模式,破解了新时代农民“用什么培训、培训啥内容、怎么样培训”难题,指导了智慧成教的实践应用。
2.理念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施乡镇成校智慧教育新理念
实践中,“学堂”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提出了“跨界联动、产教融合、德技兼修”的新时代开放式农民培育理念;世纪元年我们就为农民提供了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不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民培育工作,推进农村成人智慧教育实践;从QQ群传递信息,到“乡村空中学堂”上线,我们一直在探索,形成了整套实施乡镇成校智慧教育理念。相关理论载入2018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全国农村成人学校唯一入选。
3.实践创新,创设了“乡村空中课堂”新时代农民培育新载体
“乡村空中学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以其开放独特形式,提供农民在线学习,通过讲习不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素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推动产业变革,还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讲习场地建设,农村公共空间得到再造,促进农村变革和全面进步。
        (三)主要特色成效
经过10多年实践,“乡村空中学堂”取得丰硕教育成果。农村违法违规案件逐年下降,培育出各类专业实用人才98627人,规模企业、农场、农庄等3218家,其中10亿元企业4家,建成中国幸福乡村107个,中国十大小康示范县等国家级先进31项。
1.不打烊“学堂”,推动了农村成校转型发展
   学堂改变了传统培训方式,培训资源从封闭到开放,满足了农民个性化学习需求;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农民听的培训场景,学堂按政府综合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设计打造,构建起一个多功能、广覆盖、开放式、全免费“农民教育超市”,农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名师在线”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破解“工学矛盾”顽疾,颠覆了传统的农民培训模式,推动了乡镇成校转型发展。
2.农字号“专业”,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学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初心使命,开辟了5大涉农模块、3万多个视频等信息资源、无数条数据链条,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推进智慧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要学习推广江山经验,打造“乡村空中学堂”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3.讲习所“范式”,提升了乡村人才培训质量
学堂利用智能平台提供学员“在线虚拟实训”,由系统提供视频微课,帮助学员解决跨界实习实训问题,提升了乡村人才培训质量。“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郑贞栋:我是学堂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学员,也是学堂的教师,学堂不仅让我们“学”,让我们“练”,还我们“讲”,是我们青年农民创业创新的“讲习所”。

        
        四、成果推广与应用
        (一)践行“共享发展”,打造农村成教“标杆旗”
        衢州地区的龙游等5县(区)、省内的绍兴柯桥、台州温岭、金华兰溪等7个县(区)及江苏、黑龙江、河南、陕西等省市成校通过“新山海协作工程”和“成教联盟”,共享成果精品。乡村空中学堂被教育部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评为“首批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
        

        
        (二)坚持“示范引领”,续当智慧教育“航向标”
乡村空中学堂被是“全国农村成人教育特色品牌基地”。《中国教育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学堂”实践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如:《江山“不费一砖一瓦”打造亿元“教育超市”》……。
        (三)扩大“资源开放”, 配送免费教育“雪中炭”
“在线学习很方便,时间可以自己选择。”陈女士说,“还可以选择老师,且不受地域限制。”目前,学堂有像陈女士一样的“草根铁粉”55万多,文章(视频)日阅读量超10万次。成果辐射7省12县的50多个乡镇。仅江山市就有19个乡镇、239个行政村、15个社区的35多万人安装使用,受益人数达该市总人口的72.9%。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发文字号:教职成厅函〔2017〕25号,信息类别: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生成日期:2017年6月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发文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9日
[3]张昭文编著《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育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安徽:中国农村教育,2016 (4) :6-8
[4]刘杰 编著《战略抉择(第2版)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年7月
[5]姜明房主编《农村成人(社区)教育优秀品牌项目》,扬州:广陵书社,2015年5月
[6]《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新华网,2015年1月15日。
[7]《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网站,刘延东,2012年9月5日
[8]郑树山编著《构建教育培训文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9]张秉让著《成人教育的使命与战略选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10]《成人基本文化技能素质评价模式研究》,作者:张竺鹏 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
[11]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浙江省农村成人教育文件汇编》2003年4月
12、《在线教育在农村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作者:胡晓东,出版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