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技术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李野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受到了发展中的中职学校的高度关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受到了发展中的中职学校的高度关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引入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将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融入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中职校园;应用探讨
        目前许多互联网示范应用的方向之一就是与校园管理活动的融合,用于促进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本文就互联网在职业学校多层次、多领域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互联网是从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也称“全联网”。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①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互联网在“物的世界”的延伸和扩展;②它的终端可以包括任何物体,目的是为了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互联网的完整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互联网的相关技术
互联网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传感系统(设备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和物相关的信息识别和采集;
第二,是通信网络(信号传输和获取层),包括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目的是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和处理;
第三,是应用和业务(业务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互联网的感知层是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其作用好比人类的五官,主要是识别物体、汲 取外界信息, 同时将信息传递给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中经由各个网络段、 互联网、 有线及无线通信网、云计算及存储平台等构成,好比人类的大脑及中枢神经络, 肩负传递和处理感知来的各类信息。应用层中是用户的使用接口部分,根据每个 个体的实际需要从互联网中获取各种信息。 正是它的方便与广域性, 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漫射到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推 动着各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进程。那么,在高校中利用互联网营造智能化 的智慧型校园已成为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是,新事物有利也有 弊,我们需要对互联网在高校实际应用的范围、方式做进一步的探究,才能物尽 其用,更好的服务师生。
三、互联网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互联网,将有形、无形的事物与网络对接起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实现了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 海量信息在互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 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为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
(一)上课学生考勤管理中的应用
         在中职学校里学生都是通过上课这种方式来获取知识,进而拓展自己的知识 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及修养,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学生会 因贪玩、懒惰等恶习逃课、旷课、迟到、早退,这些现象在我国十分常见。

那么 传统的解决方式就是上课老师通过课堂上的点名进行考勤,从而对旷课的学生进 行处罚,当然,这种方式的确会改善这种问题,但是无疑会加大老师的工作量, 如果课堂上的上课学生较多的话,那么则会浪费大量宝贵的上课时间,得不偿失。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将互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到课堂上,在教 室里设置一个打卡器,每个学生配备一张磁卡,该磁卡中输入了对应学生的基本 信息,每当上课之前几分钟,每个学生需将该磁卡在打卡器上进行刷卡操作,之 后该打卡器将每位学生的打卡信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这堂 课每位学生的上课信息,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点名在时间上和工作量上的麻烦出 现。同时,老师可以在中心服务器那里获得课堂学生出勤数据信息,对于违纪的 学生进行严肃的处理;也可以实时地远程查询某一节课 或某一位学生或某个教室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考勤情况;学期结束时,每门课程学 生的出勤情况或者某个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可以自动统计出来,
(二)、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 RFID 技术的支持,可以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这样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食堂管理中的应用
         食堂管理是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基于 RFID 技术的食堂 管理系统主要分成三部分含 RFID 电子标签的饭卡:师生每人拥有一张这样的饭 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信息。RFID 阅读器:在每个食堂售饭窗口安置一个 RFID 阅读器,将读到的信息传至后台数据库查询,读取卡上金额,并扣除消费金额。 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管理员对食 堂消费业务的查询
(四)、实训室管理的应用
        互联网应用到实训室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训过程管理和智能插座等。设备管理:RFID 存储实训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利用阅读器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利用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实训过程管理:可以用RFID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训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还可以在实训过程中,使用不当时能自动警告并中断实训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五)在后勤系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功能特性的考虑,若能将其应用于中职学校智能后勤系统构建中,也可为中职学校校园建设步伐加快带来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可通过对中职学校后勤管理设施的配合使用,且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构建出适用性良好的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促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加高效,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满足其智慧校园建设的多样化需求;基于物联 网技术的中职学校后勤管理系统,可通过对中职学校内部照明、教学设备、车辆交通等方 面的综合管理,促使后勤管理工作落实更具科学性。
          总之,在中职学校互联网项目的应用过程中,应用功能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譬如通过门式晨检机感知学生的健康信息,自动采集体温指标,当学生体温异常时,可通过短信等通知家长与老师,当学校出现一定数量体温异常案例时,即可通过应急联动机制,将信息传至医疗机构跟踪处理,防止出现集体疫情;而通过为学生配置运动传感器,可以系统感知其运动指标,所以互联网的应用为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
         【参考文献】[1]姚万华.关于互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  [3]杨丙根.互联网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徐晓兰.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04):8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