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引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合理设计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提问环节,既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可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实效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深入考虑问题的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智力水平提出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
前言:课堂提问是促使学生感悟和探索的过程,是推动学生科学探究、深入延伸的手段,更是一种促进师生、生生沟通和交流的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学生陷入形式化的误区当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围绕着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时,课堂提问的作用和重要性便能够得到充分的凸显。
一、情景式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与学习活动当中,需要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因此,在课堂提问环节,合理设计情景式提问,为学生构建直观、生动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性的思考和联想,从而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转化和吸收。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语言朴素,对话较多,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首先我把课文改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学生在表演时非常投入。表演完第一部分后,我提问道:“铁罐这样做对吗?”学生回答说不对。“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么你会怎样劝劝他?”这样诱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冷静下来思考,由于有先前全身心投入的表演,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进行有效的回答,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生动的语言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语言进行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结合日常生活提出问题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水平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找到答案的关键点,也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贴近现实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新课文的陌生程度,可以有效降低小学生的压力和学习难度。由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设计具体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在导入部分就提出问题:“同学们,常见的天气除了晴天还有下雨天,那么你们以前都见到过什么雨呢?”这个问题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也比较简单,且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生一:“夏天的雨,热烈地冲刷着大地。”生二:“秋天的凉爽阵雨,浇灌着田里的农作物。”……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进行过渡:“为什么要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通过过渡式的提问,降低了学生对本篇课文的陌生程度,同时能够激起他们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三、提问要具有引导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故事性的教学文本,对于这类文本,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们较为准确地获知文章的大意,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故事后折射出的一些思想与情感有较好的领会,要进一步透过故事领会文章的主旨,也让教学提问更自然更深入地展开。
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更深入的感受,我首先从“镇定”入手,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文章,并且思考文中的伯诺德一家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会给大家适时地补充一些关于二战的资料,让学生对当时严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再引导他们想象自己遇到同样情况时的反应。通过创设情境,不仅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下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伯诺德一家的“镇定”作好铺垫。然后,我紧紧抓住了“蜡烛”这条线索,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读后分小组讨论伯诺德家的每个成员是如何具体地应对紧急状况的,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
四、注重问题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合理性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所采用的课时时间限制都是45分钟。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了解掌握,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管理,所以能够应用到教学提问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课程备案,全面考虑教学的情况,在合理的地方引入教学问题,以此对学生形成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回忆起教学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再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融合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完善写作的大纲,以此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从而提升写作的质量。此外,教师要对提问环节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合理调控,提问时的语速不能过快,提出问题后也不能催促学生作答,而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要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通过对知识的重组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尽量不要追问或斥责,否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结语:语文教师要不断转换提问的方式,完善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以及对课堂提问内容的接受程度,合理设计提问的次数,明确提问的目的,依据课堂的实际状况适当调整提问方式,把握问题的难度和层次性,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从而巩固新知识,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王翠敏.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打造高效课堂教学[J].魅力中国,2018(51).
[2]巩丽平.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
[3]陈月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路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