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创新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秋艳
[导读] 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开发儿童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为根本的不得教育
        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开发儿童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为根本的不得教育,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提出的三点要求:面向的全体性,发展的全面性,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上述“两全一主”的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探索出“自学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过程性、体验性、养成性、综合性特点。
        一.变功利目标为发展目标,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是种知识轻能轻情;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重结果目标轻过程目标,教学过程自始至终满足功利性应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救市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发展性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我按语文大纲要求,构建素质化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的整体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培养道德情操。2.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并行的四种能力。4.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其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5.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6.减轻学生负担,以语促全,渗透心理教育,交往教育。
        二.便拔高要求为打牢基础,应试教育的最大功能在于选拔和淘汰,它一方便把完整的教学目标肢解、割裂,另一方面又把教学要求提的越来越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不到重视,导致畸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性,就是要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提供坚实、丰厚、稳固的生长点。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要为学生学习其他各种知识提供可靠的“学习工具”。自学引导中,我紧扣字、词、句、段、篇、启发、助动学生通过眼、耳、口、手、脑去看、听、说、写、思,保证学生学习演练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字,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具有一定速度,读书准确、流畅、有感情,背诵几十篇静美的古诗和优秀的现代文,加强语言积累,读写结合。作文要有中心、真实、文从字顺,没有错别字,重视应用文,强化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把勤奋好学,敢疑善思,自制惜时等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要求,书面考试是考不到的,但恰恰是极为重要的。
        三.变被动灌输为自学引导。教学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可是传统课堂教学现状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学士是被动听讲等待发言,其结果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易形成学习惰性。为了克服“讲读、阅读”的弊端,真正让学生自能读书,迅速提高学生的自读、会读的能力,我从以集体教学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学习为主,形成“自学引导”的课堂模式,遵循规律,精心设计学生指导操作程序,寓学于教。通过教学的“讲授”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学习实践,在异步教学中强化训练,把“学法”化为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先出示“阅读提示”为学生提示阅读的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提示阅读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自学整体概读,批划自读,分组议读、品评析读、归纳练读,在学生自己阅读钻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读——问——解——析——评——读”程序自己分析表达,自己表达对课文分析钻研的成果,把过去由教师分析讲解的内容变为学生自己来分析研究和表达。
        四.变架空分析为语言训练。受应试教育的指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知识性被人为的强化,工具性、技能型被大大消弱,教学过程滑入“提问----学生略答----教师分析讲评的基本轨道。为改变“课上讲,课后练”的不合理格局,我将说练适时,有时的安排进自学内容,但小学生自学不能离开教师的引导,缺少朗读,学生无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我处理好讲读引导和自学练习的关系,重视过程训练,讲基础、将重点、将规律,练基础、练重点、练规律,找准讲练的结合点,把问题提在学生的“最好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真正发展他们的潜在智能。
        五.便单调枯燥为愉快教学。为打破应试教育中学生情绪与学业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理顺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我变教师带着学科走向学生为教师带领学生走向学科,将愉快教学的精华融入自学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的轨道上发展,第一,创造自学情境。我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佳效能采用多种电教媒体巧妙运用,是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运用知识的魅力,诱发学生自学乐趣,促使学生全过程参与。我紧紧抓只运用知识之间的练习性,激发学生的“发现”之乐;运用知识的规律性,激发学生的“探索”之乐;运用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之乐;运用自然的自然美,激发了学生的“怒爱”之乐。
        六.变单轨教学为双轨教学。如果说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使学校教育从封闭的孤岛回到开放的本土的话,那么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的要构建一个多维开放,相互渗透的结构模型。随学生自能读书,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课堂时效。我将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以五分之四用于课堂教学,强化双基,抓根固本,用五分之一时间开设“语文活动课”,自由读写,开发智力背景,关注非学术性知识的传递,提倡接触社会,观察自然,积累生活,两条轨同时运转,形成“双轨”教学。我开站语文活动做到四落实。1.内容落实。和学校图书馆挂钩,建立班级图书角,要求每人15本以上,品种齐全,结构合理,并将有益的影视、广播节目引进课堂。2.辅导落实。自由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在内容上把关,方法上指点,激发活动兴趣,原则是每周一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3.笔记落实。生活作文和阅读作文相结合,在大量观察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写四种类型的笔记: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描述型。4.活动落实。有文学性的,如读书报告会、板报编写、故事编演等;有知识性的,如信息发布会、熟语大赛、时事讨论等;有练功性的,如书法、说唱、朗诵、演讲等;有智能性的,如智力竞赛、一分钟问答、即兴作文竞赛、词语接龙竞赛等,促使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在交际运用中近一步深化。
        总之,教师的职业是一项既复杂又要讲究艺术的工作,他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有饱满的热情,掌握科学文化,大胆的实践,不断地摸索,认真的总结经验,千方百计的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取得最佳的教学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