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覃光升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重点考察了小学生的识字、识词、识句能力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重点考察了小学生的识字、识词、识句能力,以及一定的文章分析能力。文本粗读与细读是阅读的两种方式,粗读能够帮助我们以较少的时间,了解篇章大意,而文本细读则可以使我们在字字精读中,准确认知句子的内涵,体味炼字炼句的精妙之处。基于此,本文重点从细读句子与段落、朗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以及兼顾讲练与课外自主阅读三个角度,探寻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策略;

一、细读句子与细读段落相结合
        细读句子与细读段落是文本细读的基本要求,二者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我们在引导小学生细读文本时,要重点关注文章中动词、形容词、关联词语的使用,还要关注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与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发现这些内容,愿意开动脑筋思考,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听我们讲课。
        以《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文本细读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共有六个段落,每段由一到三句话组成。我们先来细读句子,每一个句子不管有多少修饰语,它的含义都集中在句子的主干上,也就是找到“主语”、“谓语”和“宾语”。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名词、动词与形容词的使用。如第三段第二句中,“抱”、“蹲”、“望”三个动词,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猴子蹲在山头这样的一块石头。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在课件上展示这块石头的照片。细读段落时,首先要关注段与段间的过渡词,再将段与段的内容串联起来。比如首段说黄山风景区的怪石很有趣,第二段就以“就说‘仙桃石’吧”开头,那么首段与第二段是概括和具体的关系。而第二、三、四、五段则是并列关系,每一段介绍一种怪石,同时它们又和尾段构成具体和概括的关系。整体来看,该篇文章首尾呼应,是总分总的结构。像这样细读了句子和段落后,我们的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还弄清了段与段的关系,学到了“总分总”的谋篇布局方法,这对他们写作也很有帮助。
二、朗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相贯通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培养语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朗读也能起到这样的妙用。比如,在完成上文举例的《黄山奇石》的教学后,如果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遍这篇文章,小朋友们会对文章内容与段落安排更加熟悉,这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创设黄山奇石的情境,有请四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第二到五段中的四种怪石,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这样的情境,可以多做几次。


        除去朗读白话文文本外,朗读在学习古诗时更有妙处。以学习《静夜思》为例,在逐句精读后,我们发现“举”、“低”两个动词的使用别有洞天。“举”写的是诗人在望天上的明月,而“低”则是望月之后,想到了自己的故乡与亲人的思乡之情。除了动词的使用外,这首诗出现了“明月光”、“霜”和“故乡”这样的意象,尽管小学生在他们的年龄还难以体会月光与故乡的联系,难以体味到霜与抒情的关联,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欣赏古诗的音韵美。古诗的韵律和谐,这一点小朋友们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教学时,我会在赏析完这首诗后,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为了营造月下思乡的孤寂感,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该类型的轻音乐。教学实际证明,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朗读形式,他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三、兼顾讲与练和课外自主阅读
        我们在课上引导小学生细读文本,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会阅读,培养他们研读字句的意识与习惯。一味的引导是远远不够,我们应当在讲练结合中帮学生“入门”。练分两种,一是课堂练习,而是课外自主阅读。
        先看第一种,比如我们细致地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后,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便可以鼓励小朋友自主概括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这一环节结束后,由我们教师引导小朋友找出每一段的主人公、行为与细节描写,细读文本。此时的“讲”,不再像讲《小蝌蚪找妈妈》时直接问小朋友哪个字用得怎么样,而是鼓励小朋友自行找出他们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并说明理由。再来看第二种练习方式——课外自主阅读,这一部分也要两种情况。第一,在做课后作业时,要建议我们的学生们,先逐句分析哪个字词用得好,并说明原因,再分析段落与段落的关系。第二,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比如阅读《城南旧事》时,不妨建议我们的学生边读书,边写读后感。不仅谈他们的阅读体会,还应把书中的妙语佳句誊写下来,这对提升他们文本细读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都很有帮助。
四、结语
        细读文本是在帮助小学生打好分析句子与理解文章的基础,这是他们后续学习阅读方法的先提条件。细读文本不妨从句子和段落两部分着手,融汇朗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方式,兼顾讲练,提倡课外自主阅读。与此同时,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打造活力课堂。希望本文提到的这三种细读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睿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2016.
[2]    季艳梅.多策并举 亲历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