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晓莺
[导读] 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基于小学生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影响
        摘要: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基于小学生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影响,无法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激发;注意力;心理因素;
        基于兴趣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此种状态下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变得更加活跃,思维能力也会向外延伸,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1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向学生传输内容,忽视了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承受能力,压抑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极易产生逆反以及厌烦心理,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习兴趣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愉快的、轻松的教学氛围,主动接收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1.2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的标尺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在此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地把控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1.3增强学生语文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及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激发内在潜力,主动吸取语文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变化,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语文的内在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方式方法
2.1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小学生心理因素影响,尚未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而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吸引小学生的额注意力,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提升教学效果。在正式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新颖的方式将语文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并与身边的同伴进行分享和交流,总结收获。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内在心理变化以及行为模式更加贴近。

除此之外,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便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完成语文教师布置的任务,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文章为例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讲的是爬山虎植物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嫩茎上会长出5.6根细须,像蜗牛的触角,软软的,细细的,慢慢的细须由直变弯,慢慢地向墙上爬,就像蛟龙的爪子一样。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快尽头的爬山虎生长的过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爬山虎的生长形态。还可以预留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爬山虎的样子,是否与课文中描述的一样。在这样的带动下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升。
2.2运用有趣的语言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必备要素,课堂导入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结合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导入语进行合理的设计,或是演说、或是讲故事,或是悬念引进,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音乐或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充盈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蝙蝠和雷达”一文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蝙蝠和雷达的形状、性能等进行对比分析,并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与动物的生活习性、形状等有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
2.3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成为各个科目开展教学活动必备的设备之一,能够以真实的声音、丰富的画面以及资源,增加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张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在画面和视频的带领下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基于此,语文教师充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和作用,将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活动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激励,防止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反感。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进行分析,在讲解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小蟋蟀的角度参观它的小小住宅,让学生随着镜头的轮转感受蟋蟀住宅的生动和有趣,在学生在视频中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并调动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当中。
2.4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考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预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学生提问和教师提问,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语文教师记录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交流和发言的机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若是在课堂中遇到较为典型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分享和交流,如此一来,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应当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兴趣偏好,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兴趣,由此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心寿.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9):92.
[2]彭红梅.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