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拼音是识字、认字、学习语文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小学语文起步阶段的教学关键和重点。学生只有精准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特点、构架、作用,其语文学习才会顺理成章、循序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受到诸多不良思想、不当观念的影响,导致目前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学生拼音学习兴趣不高,声母韵母发音混淆,拼音教学氛围不浓,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措施不够科学等弊病比比皆是,其在很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而且,由于拼音对于学生说话、写作、交际、用语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将启蒙阶段的拼音教学置于关键位置,并且常抓不懈。基于此,教师应该客观看待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出现诸多弊病,并在拼音教学措施、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寻求变革与突破,以促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拼音、正确使用拼音中实现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问题;策略;浅谈
全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认字、阅读、写作、交际、说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新课标理念导向下,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认识、研判拼音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并在具体教学措施践行中做好落实与强化。一方面,针对学生语文拼音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现的误区,隐含的弊病,做好优化与变革,寻求创新与突破,进而使学生在更为科学、有效、多元、丰富的拼音教学指导中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现状与需要,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汉语拼音教学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深度体悟汉语拼音的魅力与价值,作用与意义,以不断夯实学生的拼音基础,增强学生的拼音驾驭能力。同时,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更应该在情境营造、活动开展、措施优化上加强研究和探析,为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拼音学习发展而给予辅助,奠基铺路。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诱发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其既影响了拼音教学的效率,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对于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及时优化与变革,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研究和分析,在确保每一个问题得到切实优化、变革、突破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语文拼音教学效率,切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1.教法单一乏味,学生兴趣不高
在诸多传统观念、思想、意识的制约下,很多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大都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跟读;教师示范,学生识记的方式学习拼音。对于不同声母、韵母的用法、特点、组成等分析较少,学生学习中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由于理解不够深刻,在应用时自然问题居多、弊病频发。而且,在教师比较单调、乏味、无趣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热情也是大打折扣,难以逐步提升和更好培育。
2.学法枯燥生硬,学生发展受限
面对背离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拼音学习中也渐渐陷入了误区与困境。课堂内,大多数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课堂外,一部分学生以大量训练为重。在枯燥生硬、不求甚解的学法影响下,很多学生在发音、拼读上对于自身错误关注不足,类似声母发音混淆,韵母拼读、书写谬误等物体也日渐凸显。例如,很多学生经常将“p”与“q”混淆在一起,无法精准辨析。
二、优化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拼音教学中,应该加强研究和分析,寻求变革和突破,并通过对多元拼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拼音教学措施的落实,丰富拼音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高效指导中获得切实提升与全面发展,使语文拼音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服务于学生认知提升。
1.借助游戏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拼音的兴趣
众所周知,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将不同拼音字母、音调等与对应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既可以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提升拼音教学的感染力,进而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扮演、互动中学习汉语拼音,提升其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例如,在学生初次学习拼音时,教师可以借助形体表演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将教师黑板所写的字母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表演,以加深其理解和认识。在学生中期学习拼音时,教师可以借助摘果子游戏的形式,将每一个拼音字母制作成对应的水果卡片,卡片正面是字母,背面是对应水果图画和汉语拼音,然后让学生随机在教师手中抽取一张卡片,进行拼读学习。在学生末期学习拼音时,可以利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随机点名,让学生将教师读到的字母与具体生活实物关联起来,诸如:“h”像“椅子”,9字“qqq”,伞柄朝下“fff”;一个门洞“nnn”。等。
2.融入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拼音的能力
将汉语拼音教学融入生活实践,既可以增强学生理解,又可以促进教学发展。进而使学生在丰富实践中去诵读拼音,进而逐步提升其学习、理解、应用能力。一是借助编写诗歌的方式,让学生诵读拼音。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拼音字母特性的理解,教师可以有意将一些拼音编写成诗歌,让学生在诵读诗歌中学习、理解,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根据声母“j、q、x”和韵母“ü”之间特殊的拼读关系,可以编写诗歌:“ü,真淘气,见到j、q、x悄悄把眼闭”,让学生在读诗歌中理解“j、q、x”做声母时就需要隐藏“ü”的两点这一特点。二是借助创编歌曲的方式,使学生诵读拼音。很多歌曲在语言、韵律等方面都体现着诸多拼音的精妙使用,教师可以将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些拼音歌曲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歌唱、诵读中学习拼音,实现其语文拼音学习能力的切实增强。
三、结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于不同学生在思维、认识、理解上有着较大差异与不同,使得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时,应该科学研判并精准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性、认知需要,进而在切实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性的基础上,切实拓宽教学渠道,全面优化教学措施,并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提升的时间、空间和机会,以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元、生动、和谐的拼音学习情境内逐步提升自己的拼音学习能力,增强自身的拼音学习自信,塑造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坚实的拼音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劲的实践能力为促使自身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而提供指导与帮助,给予辅助与推动。
参考文献:
[1]俞月天.让汉语拼音成为快乐的音符——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47+64.
[2]王轶.例析小学拼音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28):114-115.
[3]杨月娇.关于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技巧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9(34):50-51.
[4]陈冬寒.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9(1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