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吴亮霞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逐渐构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逐渐构建。智慧课堂不仅符合了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内涵,提出了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期望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策略
        智慧课堂,可以理解为,教师依据智能感知的教学情境,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精准的教学策略、适配的学习内容和恰当的技术工具,引起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轻松而又高效地获得知识并将其明智地用于创新实践的所有活动。因此,在一节课程中,智慧课堂之下是能够实现多元互动的,教师的课程预设环节,也要围绕这样的互动的建构与展开,积极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标发展之下,以人为本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而这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以人为本 ,是智慧课堂的管理形式,也是智慧课堂的重要组织思路之一。智慧课堂,是智能的应用,也是平等的交流、多元的互动,以学生为本,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取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加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意识的转变,认识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围绕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工作,通过分层设教的形式去组织课堂教学,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与成长,从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等去调整教学思路。在具体教学中,则可以通过多元的课堂组织形式等去适应学生、发现学生、关注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堂去关注学生,应当从细节着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自主作业环节,不仅要看到一个练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到一个练习的过程——练习的快慢、练习的时间、练习的过程等,因为这些也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状态,应当得以全面的关注。细节的关注到每位学生,才能真正的去了解学生,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
二、开放灵活的课堂预设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设置智慧课堂,积极开展灵活的课堂预设,以为接下來的课堂做准备。智慧课堂的一层含义,是挖掘学生智能进行独立的思考;而另一层含义,则是充分利用现代智能的多媒体设备,展开学习。开放灵活的课堂预设,可以从以下角度做出尝试:基于严谨的学情分析下的备课。备课始终是组织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为接下来的课程开展的准备阶段,此时组织开展灵活的课堂预设,应当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基于严谨的学情分析等,展开严谨科学的课堂预设,为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准备。做好课前的设备准备,智慧课堂之下,对于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日益追求精湛,如微课、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广泛运用,一节课程的设计,应当选择什么、做出什么等,都应当做出精准的设定。很多学校并不缺乏多媒体设备,然而过犹不及,如何巧妙组合运用,发挥其积极意义,又如何探寻新的设备,也成为接下来思考与探索的环节。

智慧课堂之下,利用开放的互联网络,也可以进一步引入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如利用开放教育资源(OER)和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s)等,搜集可利用的资源,遵循共享开放的原则,积极将课堂进一步打开,不仅是获取,也是分享。
        三、连接课堂内外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他们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傾听、触摸等,也可以说课堂外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一定的角度看,小学语文课是让孩子走进生活的一座桥梁,是链接课堂内外的纽带,而不应该将课堂内和课堂外割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在开放的环境中将课堂中所学的字词句和在生活中的所见、所看、所想连接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整合,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完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智慧。例如,在学习《找春天》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临时自然的景色,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提升寻找,有的学生就会说:“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在柳树嫩嫩的绿芽中”……。这样就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提升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等,这些都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责任。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果语文教师不能灵活处理,就容易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十分琐碎。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根据当地的实际、学生的需求等合理删减或增加。另外,教师还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应多维度、灵活性地预设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认知或思考。教师还要积极研究和撰写教案,努力创设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积极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动手、动口,提高智慧课堂的生成率。例如,在学习《妈妈睡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妈妈。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话描述妈妈。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多体谅妈妈,培养学生爱妈妈、爱家的情感。这样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
        智慧课堂是新课改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后出现的课堂,它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使智慧课堂充满灵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锐敏.对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建构策略的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6):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