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相比故事,童谣的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更易于幼儿欣赏、接受和传诵,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其娱乐性强,又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富有独特性的领域,它除了对幼儿能起到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培养品德、陶冶情趣外,也起到统一游戏动作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它的作用是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把民间童谣融合到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与主题活动整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选择适合与主题整合的童谣。我们运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了各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同时,我们从收集的大量童谣中筛选适合相关年龄段幼儿的童谣。在每一次活动前各年级组进行选择童谣适合性的反思讨论,通过对幼儿语言水平和对所选择的童谣蕴涵的各要素的分析确保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可实践性与适合性。活动后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总结童谣与活动整合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从而验证童谣在幼儿园各年龄班的适合情况,总结出选择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的原则和活动经验。
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来选择童谣。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课题组老师老师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活动前应该了解各年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童谣,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来考虑童谣的适合性与否。
小班幼儿“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增强”,“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因此小班童谣教学选择的内容应该易于幼儿通过动作或具体的行为表达。中班幼儿“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二、结合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特点来选择童谣。
幼儿园活动要讲究良好的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因此幼儿园童谣活动应该结合童谣的具体形式,发挥活动的效果。
我们选择的《骑马》是一个问答式的童谣,在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的问答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该童谣符合孩子爱挑战的心理,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引起高潮。又如《拉大锯》,顺应孩子喜欢看表演的特点,从孩子身边熟知的人物出发,先让孩子在情境表演中感受童谣,然后再来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配合传唱童谣,动静结合,使孩子从被动地说发展成为主动地说。教学证明,这种情景类的童谣在中班幼儿中深受欢迎。
三、结合童谣承载的思想来选择童谣。
童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这漫长的阶段,童谣在每个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其承载的思想也明显有着时代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童谣时要考虑到童谣的思想是否是积极向上、健康育人的,是否是符合我们的时代特征的,是否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我们课题组各个老师在选择童谣的时候都考虑到了这几点,充分发挥童谣的思想教育功能。
四、结合童谣的特质来选择童谣。
童谣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有着自身优越的特质,如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易于传唱,富于趣味性。我们的童谣活动就充分应该利用了这些特质,以增强活动效果。
老师在选材时不仅注意运用童谣语言简练的特质,还注意到了童谣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教学选择字数少、充满趣味的童谣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以二四拍和四四拍为主,让幼儿容易以节奏的形式来表现,在表现中发现童谣的特质。且选择的童谣最好句句压韵,在听觉上是一个拖音,让幼儿感觉到节奏和韵律美。有叙事式的童谣,有问答式的童谣,充满了趣味性,孩子在无形中就表现出了童谣的韵律感。
五、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内容来选择童谣
童谣学习也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是需要创编的童谣教学。因此,老师在选择童谣时应该尽量把童谣内容与主题内容相融合,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萍娟;《民间童谣伴我快乐成长——浅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童谣的探索与实践》;《教师》?-?2013?
[2]许静;《浅谈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