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较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因此,教会幼儿生活活动能力是利其一生的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
关键词:幼儿园 自理能力 培养
案例描述:
片段一:入夏后,天气开始炎热,早上入园时,丞丞妈妈很着急地找到我:“老师,我们家孩子最近有些上火,你一定要多给他喝些水”,我微笑着点头,承诺会提醒孩子勤去喝水,让她放心,她带着一丝不放心与孩子挥手道别。
片段二:过了不久,骞骞也开心地走进教室,他的爸爸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在骞骞和他挥手再见的时候,我听到他叮嘱了一句:“记得多喝水啊!”骞骞爽快地答应:“知道啦”。
案例分析:
两个不经意的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脑海里迅速浮现出这两个孩子平时在园的表现,丞丞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怎么爱和小朋友交往,动手能力也比较薄弱,和其他孩子比起来,自理能力较差,比如:现在这个天气,早上偏冷,中午热,所以他早上穿了两件衣服,到中午就有些热了,可是如果老师不帮他脱衣服的话,就算再热他也不会想到要脱掉一件衣服,经过我们的有意观察以及和孩子谈心后,了解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不会解纽扣;二是不会自己用衣架挂衣服(幼儿园有专门的衣帽架,要求小朋友脱下来的衣服要挂在衣帽架上),觉得脱下来麻烦;而骞骞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很有创造力,从小班入园开始,自理能力就惊人的好,不但能够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很乐意去帮助其他小朋友,记忆犹新的是在小班上学期的时候,当时班级里二十几个孩子,刚刚入园,再加上年龄小,会自己穿鞋子的真的很少,每天中午起床后,班级里的两个老师,要不停地帮孩子们穿鞋袜,同时教孩子们辨别鞋子的正反,往往忙的手忙脚乱,不经意间就注意到骞骞小小的身影,正蹲在地上帮助旁边的小伙伴穿鞋子,自己的衣服鞋子穿得整整齐齐,很是让我们感动。两个同龄的各方面正常的男孩在自理能力上差别这么大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由于这类现象,导致部分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什么事都依赖家长,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分析原因,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因为工作忙,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这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
2.有些家长和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3.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针对以上分析,作为幼儿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充分挖掘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除自我学习能力外,在生活活动中还要挖掘更多的教育价值。因为生活活动是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活动,因此可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特别是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感受劳动的快乐等等。例如:每天的如厕、盥洗、穿脱衣服、叠被子、收拾碗筷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二、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诱导幼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我们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之后,问问孩子,吃饭中应该怎么做?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在社会领域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引导孩子树立自理价值观。例如,认识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光荣的等。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整理美术工具、画笔、纸等。
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叠衣服,我们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老师富有童趣地引导孩子:“小衣服,快立正”,(立正:将衣服的两条门襟对直站好)。“手臂看齐啦”(抱臂看齐:将衣服的两只衣袖往中间折)。“最后弯弯腰,说声嗨你好”(弯腰:将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对齐,折衣完毕)。就这样每次午睡脱下衣服,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边发口令,边把衣服叠好。现在对孩子们来说叠衣服再也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次有趣的和小衣服互动的游戏。
四、家园携手,发挥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优势。
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怕麻烦,一味地包办代替,孩子就会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我们还必须引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懂得放手,相信孩子,给孩子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在生活中注意引导,交给孩子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利用家庭中的点滴时间,及时引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并且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要一致,切忌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有两套标准,而且在家庭成员之间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还要坚持下去,毕竟孩子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徐贤红.新《纲要》新实践.新时代出版社,2003.9-366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