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教育走向多样化的同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教学进行整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学;解决策略;问题分析
引言:
我国的素质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改革并取得成效,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教学方法改革。对于幼儿园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过于单一,形式较为固定,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在知识型社会下,人才竞争影响了教育教学模式。为了改善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幼儿园学生的特点为身心未发育成熟,学生拥有不完善的观念意识和不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联系,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符合学生教育教学目标,两者教育模式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学生的举止活动可以表达出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心理素质,教师对幼儿园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的整合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相互认识与理解,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有利于推动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开展幼儿园学生教学工作的传统方法是首先设立课程,其次安排老师上课传授知识。这种方法认为教师是学习工作中的主人公,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处于非主动地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心理健康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整合,通常采取舒缓情绪法和发泄情绪法等策略进行,可以以一种新形式来推广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改良自身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由被动的态度变化为主动的态度,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模式有所改善,能够以朋友的关系进行沟通[1]。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低
部分学校负责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是教政处的老师或政工人员,这些教师的教学资质不够,他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不具备专业是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凭借教学经验进行授课,不利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专业素养低,对学生身心发展不了解,导致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日常教育属于两种不同教学学科,他们之间有相关性也有无关性,教师要想实现这两方面教育工作的整合需要找到两者间的相关性,联系两者间的不相关性,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打破界限。但是,因为教师在学生的心理与教学两方面教育工作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这方面可以参考的资料文献资源很少,导致教师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不能实现工作的有效优化和科学发展,整合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2]。
(三)相关人员缺乏心理教育的思想意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教学环境中,教师起到鼓励学习、指引学习方向的作用,家长起到辅助教师工作的作用。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环境建设对于整合各项工作来说十分重要,环境的烘托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只有人们都重视幼儿园教育工作,才能够建立起适合发展的环境和促进工作的开展。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不容乐观,由于思想层面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相关人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意识,导致教学成果差和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相关意识建设需要所有人的重视,教师应该要重视授课工作,学生家长应该要注重将心理健康知识合理运用,其他工作人员应该要注重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宣传工作,学生应该要重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3]。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措施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学和幼儿园教学在课程上进行整合
实现学生心理教学和幼儿园教学的联系教学,我们需要实现这两个教学内容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心理教学模块和幼儿园教学模块属于两种不同学科领域,他们之间有相关性也有无关性,教师要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整合需要找到两者间的相关性,联系两者间的不相关性,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打破界限[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将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在幼儿园《水的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话题融合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水的世界》的过程中领会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告诉学生水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是什么?”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心理健康不仅包括心理层面,还包括行为与待人处事方面。将如何对待水资源的话题融合到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在与大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让学生学会保护自然,这些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教学和幼儿园教学在实际生活上进行整合
学生的心理教学模块和幼儿园教学模块的合体离不开日常生活,为了确保整合工作的开展,教师应该将幼儿园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做很好地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给幼儿园教学工作提供教学素材,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工作内容。实现两者教学模式的合体,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找到灵感。例如在幼儿园《儿童性别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分析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在简单轻松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模范。结合“儿童角色扮演过家家”的游戏,让男孩在游戏中担任家庭中的“爸爸”的角色,让女孩在游戏中担任“妈妈”的角色,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领会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在游戏中对儿童适当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性别教育。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游戏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教学工作在实际生活上进行整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心理教学和幼儿园教学在家校合作上进行整合
家校合作的策略是幼儿园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性改革,家长和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例如在学习幼儿园课程《学会倾听》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交流方法。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们结合倾听和实际生活场景来简述关于“认真倾听”的一件事,可以是小组讨论、与朋友间的分享等。在每一位学生简述结束后,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总结他们的核心观点。在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在家学习倾听家长,同时请家长辅助做好监督教育工作,强化家长与孩子间的心灵交流。亲子活动有助于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密切家校间的联系,使得家庭内的教育同学校间的教育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符合学生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将两者工作相结合,可以实现人才培育的目标,可以提高幼儿园教学课堂的效率,对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幼儿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我们需要实现两者在课程、在实际生活、在家校合作上进行整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方法与价值讨论[J].新课程(综合版),2019(1).
[2]宫爱娜.浅议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记者观察,2018.
[3]张永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赤子,2019,000(012):76.
[4]谭媛.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探索[J].速读(上旬),2018,000(00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