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幼儿教育的深化改革,大部分幼儿园开始迈向现代化教学步伐,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而我们在感慨幼儿教育比传统教育先进数倍的同时,也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教育的民间游戏教学方法。民间游戏教学具有科技教学无法比拟的深厚底蕴和宽松氛围,可以发挥想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根据大量的科学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对于手机、电脑甚至是多媒体都容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情绪,这种情绪随着与电子产品接触时间的增长也会愈加严重,若将电子产品脱离幼儿的视野,幼儿容易产生情绪失控、哭闹不止的现象,但一直任由幼儿使用电子产品,对幼儿眼睛和大脑都会有很严重的损伤。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巧用民间游戏,杜绝电子产品危害。
一、民间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儿童民族游戏可以说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幼儿快乐成长,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内涵和美好记忆,而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标志性的民间游戏,它们都能够被称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代表和文化表象。民间游戏往往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现象,所配备的儿歌、童谣、顺口溜都较为上口,便于理解趣味性较强,为游戏内容赋予了灵魂与生命,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1]。若只有单纯的复杂游戏步骤幼儿很容易遗忘,但添加顺口溜或者是歌谣,幼儿不仅能够快速记住游戏内容,还可以渗透幼儿教学内容或是民族文化内容。例如,《五只猴子荡秋千》《敲木棍》,不仅语言精简,节奏感强烈,更是给人一种欢快祥和的民族文化景象,在放松幼儿心情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二)放松幼儿学习氛围
民间的游戏内容简单、可操作性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游戏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即使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操作,达到边学习边游戏的教学效果,让幼儿始终的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这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高的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有时候在遇到性格孤僻或者是性格胆小的幼儿时,往往很难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是教师若利用游戏创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减轻这类幼儿的心理负担,放松幼儿的个人心态,可以使幼儿可以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里[2]。例如,教师在生活常识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掺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快快开》《五谷丰登歌》《满堂红》,让幼儿通过一问一答接力的形式,了解生活小知识和自然现象,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幼儿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时要具有随机性和时效性,让幼儿始终保持着一种随时收获礼物的心态,教师可以抓住幼儿这种心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民间游戏的特质,做到及时更新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脱离教学空间、幼儿人数、幼儿年龄等约束,创新游戏方式,将教学内容添加进游戏之中,丰富幼儿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道具将游戏内容进行升华,民间游戏道具十分的简单、方便、廉价,例如,几个石子、一个沙包,而且还可以寻找其他物品进行替换,没有固定的规则去要求物品的特点,故此,可以将教学道具替换成游戏道具,做到寓教于乐两不误。最简单的游戏道具甚至是幼儿的双手、双脚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这大大的降低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难度。
二、民间游戏教学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游结合,增加教学趣味性
根据最新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要求,教师需要珍视游戏对于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上指出幼儿的感知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
故此,教师在运用游民间游戏教学时,首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相互的融合,可以运用引导法、组合法、改进法,将原本的游戏内容进行有效改编,创新教学模式。引导法就是通过一个操作简单的小游戏引导决定另一个游戏的主动权或者是选择一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例如,幼儿可以用石头剪刀布决定双向棋谁先走第一步,或者是幼儿利用石头剪子布决定教学活动中谁是提问者,利用游戏“公平”的决定各种事件的开端,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组合法就是原本两个相不关联的游戏或者将教学方法进行有机地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对于游戏的组合教师要发散思维,不要将融合内容只局限于游戏数量和内容上,可以融合更多的生活知识、民族文化、心理健康知识甚至是童话故事[3]。例如,教师就可以将抛石子、跳格子、颜色辨别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将幼儿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保持一致,每次派出一名组员抛石子,然后通过抛石子结果进行跳格子游戏,在完成跳格子后可以将一种讲师指定的颜色道具带回组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带回最多颜色道具的小组获得胜利;改进法顾名思义就是改进老旧的游戏内容,使它更加符合新时代幼儿游戏的标准,但是教师在改进的过程中需要精准把控改进的尺度,若教学内容大于游戏内容那样幼儿会失去游戏兴趣,若游戏内容大于教学内容那样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如“123木头人”教师就可以将5以内的算数添加进行游戏之中加以改进,游戏内容还是教师会数三个数字然后回头看谁在运动状态,但是幼儿的目的不是以往向前走拿到第一名,而是需要进行加减计算比赛,比赛谁算的最快、最准[4]。
(二)创设区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最新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引,教师要以儿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为核心教育方向,帮助幼儿搭建知识学习结构,建立学习教学知识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将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与民间游戏进行充分的融合。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道具摆放在幼儿集体活动位置附近,让幼儿之间可以在随时随地开展游戏互动,但是教师要注意对于民间游戏道具的筛选与改进,拒绝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游戏道具,利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材料制作相关的道具,在道具制作中,教师还可以融合教学元素或者符号元素,让道具更加的美观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教育性[5]。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集体活动区域摆放棋类道具,但是跟传统的棋类不同,传统形状较小幼儿容易将其吞下,教师可以定制形状较大颜色鲜艳的棋子,在每个棋类上添加阿拉伯数字,在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同时渗透幼儿数字概念。教师还可以在幼儿集体活动区域挂上中国结、风筝、二胡、古筝等道具模型,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询问老师“它们是什么?”教师既可以此机会给幼儿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而后组织幼儿制作相关的道具样式模型,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活动中拥有充足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单独的民族文化展览区域或者是游戏文化展览活动,进而开阔幼儿眼界[6]。又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民间游戏道具,以展览会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在展示的过程中还可以教导幼儿游戏的方法,像毽子、皮筋、沙包、独轮车、小高桥、手工冰刀,幼儿看到自己没有见过的物品肯定是十分的好奇,首先教师要维持住幼儿之间的纪律,而后在挑选相应的道具为幼儿展示其玩法,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渗透幼儿教学知识,像教师拿起皮筋“宝宝们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你们父母小时候玩过的皮筋,它需要三个人以上才能够一起才能够玩耍,在玩的时候需要说出相应的口诀,做出相应的动作,口诀是:小红花,绿青菜,萝卜有绿也有红。冬天白,春天绿,一加一个等于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要紧随教育改革的方向,遵循《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学要求,将民间游戏项目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突出幼儿教育的自我发展性和自我教育性,也可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童年,并对小学学习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陈惠珍.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初探——惠州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 中华少年, 2019(26).
[2]高攀[1], 陈慧君[1]. 对民间传统游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的思考[J]. 科幻画报, 2019, 000(004):P.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