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囊括了汉字识记、作文写作、文学阅读等知识。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阅读课时的比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阅读课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的热情。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引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导师。在一个充满着书香的环境中,所见、所闻、所感倘若都跟读书相关,就容易激发小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也会自发地走进阅读。所以引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第一要务。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小故事大道理》《十万个为什么》《大自然百科全书》或者《寓言故事》这类书籍;可以有意识地指导读书,主动替小学生筛选出合适的书籍等;可以设立图书角,放置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文学环境,引领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可以开展书籍交流比赛,寓教于乐,为学生提供交流阅读感想的平台。让学生讲故事也是一种好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直观感受成功阅读的无穷乐趣。此外,定期举办手抄报比赛,有效利用班级教室文化墙,利用墙壁或走廊,扩展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二、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语文并非脱离实际生活的纯理论学科,它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语言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轨,学生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其实作为一门语言,语文学习重在运用,所以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面向生活教学,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递,还要及时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服务,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高尚情操。其实,当前语文教学内容是多以实际生活为依据的文学创作,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一些技巧,课堂阅读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如果掌握了解读文章和分析问题的技巧,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终身受益。文章的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等,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技巧,笔者在这里就重点谈谈针对说明文阅读的一些小技巧。
课堂中教学说明性文章,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还要对说明方法的好处加以分析,让学生对说明性文章有更深的体会。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鲸》中写鲸喷出的气体像“喷泉”的语句,大部分学生看到句子的第一反应是比喻句,这时,我先引导学生明确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记叙文中,而《鲸》则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文中用上比喻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打比方,避免学生将比喻与打比方混淆。接着,再引导学生找出句子的本体和喻体,明确这句话是将鲸喷出的气体比作“喷泉”,说明了鲸是用肺呼吸的特点,这样写不仅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更具体,使文章变得更加有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教给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技巧:先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明确说明事物的特点;最后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文章的技巧还有很多,按照文章的体裁进行归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是课堂教学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拓展阅读教学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既要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范围的拓展时,要关注学生当前的阅读学习现状,阅读范围及阅读方式的选择既要合理又要恰当,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掌握的方法和技巧用到课外阅读中,进而实现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阅读时,结合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梳理本课的文本脉络。正如文中所说,“伯父的一生是为别人着想的一生。这是周晔眼中的魯迅先生,而我觉得用鲁迅先生自己的一句话来评价他的一生更恰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等,从更深层次了解鲁迅的文学造诣和社会贡献,实现对自身阅读思维的构建。
五、对阅读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
阅读教学想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体系,确立新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发挥教师协调与引导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在经过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深入的了解,只是有些部分还没有完全消化。教师在这个时候进行教学成果的验收以及评价,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迅速地给出学生建议,为学生答疑解惑。所以,评价环节教师也应该重视起来,更为全面和多样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全面的方面来说,具体操作起来就是,教师在检验时不仅要检查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基础知识,像是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及重点段落等。另外,还要检测学生在文章思想情感方面是否也能正确的把握。最后,就是学生是否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拿到一篇文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检验,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从而让每一篇阅读都更有效果。从多样化来说,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时,不能只依靠书面的检验,还可以通过读书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这样在进行评价时也更全面。
结语: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善于运用阅读教学策略能够使阅读课堂更加的高效,使学生领会阅读技巧。良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让课堂生机勃勃,能够真正传递给学生们知识,能够使学生们有饱满的情感面对生活,从而更加的体现出来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崔秀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2017(5):38-38.
[2]高丽.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8(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