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可以更好的理解,并将问题举一反三进行解决,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首要任务,应将创新能力应用在小学课堂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前 言: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反思,找寻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肯学、想学、会学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初步建设了数学学习的逻辑性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通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构建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热情,无畏学习的困难,勇于找寻探究科学问题的信心,在兴趣的引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高效学习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义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教学内容在不断拓展,教育体系也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区别其他教学,不是以单纯的理解知识为目标,更多的是针对数学思维与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学生难以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教学主体方向,使课堂教学可以更加个性化,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思维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1]。教师应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度,深化学生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工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前导入,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前,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用课前热身游戏激发学习的欲望,再打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用感兴趣的话题、异或有趣的故事,再或提出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快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2、5的倍数》一课时,可以采用此类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教师提问大家经常去文具店吗?小东的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晚上回来妈妈在整理一天的收入,小东写完作业后想帮妈妈数钱,妈妈说:“你帮我数这一打2元的和这一打5元的吧。”数完之后小东告诉妈妈,2元的一共是176元,5元的一共是141元。妈妈说:“小东,你全都数错了。”大家觉得小东数的对吗?想要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么?学生立即七嘴八舌的展开讨论,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断深化学生发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枯燥无味的,想要把纸张中的黑白文字变成自己脑中的知识,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完成此项脑力劳动。而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就需要教师创设环节来引导,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完成由“让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教学用具等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2]。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要求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纸盒和三种颜色的若干个小球,让学生亲自动手拿一拿、放一放,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可以想办法控制可能性的大小。再如,在讲《圆的面积》这节课时,需要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即完成圆的面积向近似长方形的面积的转化,这节课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可借助于多媒体演示,首先将圆平分成4份,利用软件演示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将圆平分成8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以此类推,将圆平分成16份、32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到平分成无数多份,最后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学习印象。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完善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整体的教学难度并不高,但是对于思维以及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小学生来说,整体的学习压力仍旧存在。并且,在当前的社会中,由于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以及学习资源开始侵入到学生的学习领域。换句话说,在当前的网络社会,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应该适当的对网络知识进行拓展。所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完善,构建完整的教学方案,以此加强整体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统计》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自由选择统计主题,如统计班里的同学有哪些喜欢吃草莓,哪些不喜欢吃草莓,或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在课余时间都会做什么,设置看书、游戏、外出等统计项目,然后以询问调查的方式进行提问并做出统计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投影仪上显示学生统计出的内容,以此完成统计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自主意识。且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统计内容,在其他学生讲授自己的统计内容时,其他学生可以够扩展自己的统计知识面,以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3]。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以讲解式教学为学生灌输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进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为未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晓燕. 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8):00170-00170.
[2]刘逸男. 略谈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读书文摘, 2017, 000(017):146.
[3]张艳秋.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