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对农村小学自然小班化的情形,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实施载体, 创建一套适合我校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快速适应新课程改革, 使每个农村孩子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 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下面我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谈如何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 个人认为, 这是提高农村小班化教学质量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农村;自然小班化
一、了解学生 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 深入地观察、调查和研究, 对各个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个人特长等方面了如指掌, 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尤其要分析清楚来自越多的“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 A(优等生)、 B(中等生)、 C(后进生)三个层次。 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 , 选好奋斗目标; 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 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 有利于批改作业; 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着眼差异 分层定标
正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 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课程标准及教材的重难点, 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人人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立足发挥他们的潜力的提高性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时, A层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弄清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用转变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联系。B层目标是: 通过讨论, 能正确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 并熟练地进行计算。C层目标是: 通过教师的引导, 正确理解异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这样有利于保持 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因教学目标一刀切而造成的差生跟不上, 优生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
三、面向差异 分层施教
因材施教, 既是一种教育思想, 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 优等生以放为主, 放中 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 对中下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总之,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 “最近发展区”前进,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 求。如,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A 层学生不用教可能会计算了, 教师只要引导他们深 入探究, 让他们拿出白纸折一折、画一画, 自 己弄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对 B 层次学生组织讨论, 得出计算方法; 对 C 层次学生教 师引领他们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开始, 使他们明白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 减, 在做过“ 2/8+3/8=5/8”后, 将题目变成“ 1/ 4+3/8” , 通过前后比较, 使他们明白可以通过 通分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 , 从而将新知化为旧知, 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针对差异 分层练习
不同个性的人, 其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是不同的。要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应该重视 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差异, 满足他们的能力需求, 才能让他们真正发现自己的能 力所在,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数 学中遇到的困难, 大部分体现在练习上, 以往 大部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往往存在简单划一 的弊端, 这无法满足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这种能 力差异、个性差异, 要做到精心设计, 科学安 排, 使练习内容体现层次性、科学性。
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一)基础题:
5/7 —2/7 5/6 + 2/5
3/11+ 6/11 8/9-7/8
(二)提高题:
1、下面几道题有没有错, 错在哪里?
7/10-4/15=7/30-4/30=3/30=1/10
4/9+7/12=16/36+21/36=37/36
2/3+4/7=14/21-12/21=2/21
2、找出规律做口算题:
1/5+1/3 1/6+1/5 1/4-1/9
1/7-1/8 1/3-1/8 1/5+1/13
(三)开放题: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 各班安排了丰富多 彩的节目。五(2)班学生 A、表演唱歌的占全班人数的 2/5, B、跳舞的占全班人数的 1/10, C、演小品的占全班人数的 7/12, D、变魔术的 占全班人数的 1/8。 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 提出问题, 再解 答。 在练习时, 让 C 层学生做基础题, 选择 做提高题;B 层学生在做完基础题和提高题, 选择做开放题;A 层学生要全部。这样, 不仅 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 , 而且使少数学生能 “吃的饱”。
五、根据差异 分层评价
十个手指有长短, “九种智能”各不同,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 评价, 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 和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 答, 对 A 层学生可以说: “你答对了, 但能不能再想想,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使他们觉得还不够, 仍然需要努力。对 B 层学生说: “非常正确, 说明你很认真。”对 C 层学生可 以说: “你真会动脑筋, 这个问题比较难, 但你回答出来了, 了不起。”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 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 “以人为本” , 关注个体的“小班化教育” 客观上让“分层教学”成为可能,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环境下设计组织“分层教学” ,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分层要求, 因材施教, 充分发掘每一个人的智力与非智力优势, 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推进的同时, 逐步缩小他们间在认知领域的过大差异, 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想, 为促进了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名称:农村小学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2020―JKGH-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