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直观重要,而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好的课堂提问应注重以下几个特性和技巧:
一、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所提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动脑筋来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地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以免偏离课堂教学中心,答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例如,《认识8》这样一堂数学课。从认识1到认识7,教法大都类似。为突出新意,老师一开课便在柔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将双手交叉上举,做出数字8的象形。
师:你们看,这像什么数(树)?生:像杨树
师:不对
生:李树
师:看我的双手弯弯曲曲,像什么数?
生:榕树
师:(着急地)不是这个树,是那个数
生:(茫然地)……..
师:想想我们前几节课学过什么数?,猜猜今天要学什么数?
生:(哦),8
在生动的形象和教师语言提示面前,他们不能明确地判断:数学课学的是“数”而不是“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性不明。如果一开始将问题设成“前几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数,看看老师的手的形状,像哪一个数?”,这样提示清楚、目标明确,或许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折腾。
二、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问“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问“你能说一个位置,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是谁吗?”再如有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先到达终点呢?并说说这样猜的理由.”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能让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讨论起来,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三、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问频率的适度,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
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科学适度。
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开课时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方法一:上课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请一个学生上来摸一摸讲台上这些物体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方法二:上课开始。老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小组交流后,师问:愿意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吗??不言而喻,方法一问题过小、过于简单。方法二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扩大了问题的广度,更有利锻炼学生积极思维综合概括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所要提的问题,事先周密地考虑到、设计好,并根据课堂上教与学的发展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五、课堂提问要有猜测性
所谓猜测性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是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的。在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根据已知想象未知,根据部分估计整体,这种提问在课堂上往往造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的思维能达到三种状态。由于是猜测,学生感兴趣,情绪兴奋——想猜;由于是猜测,学生能放开胆量,要冒险——敢猜;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是信口开河——能猜。而猜测以后的思维状态是急切地盼望证实,所以证实猜测的过程显得极为重要,这就使得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都大大加强了。
六、课堂提问要有逻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达不到预想的课堂效果。
七、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貌似简单实则复杂,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教师熟练的掌握课堂提问的技能和技巧,在课堂上提问做到巧妙。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