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式”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陈萍
[导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以及课程标准的科学管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解题方法的普及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以及课程标准的科学管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解题方法的普及,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束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关键,结合课堂数学思想以及技巧进行相应的应用,进而提高对于数学方法的理解程度整体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通过系统的数学“图式”解题方法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运用数学概念知识能力,营造积极活跃课堂数学创新氛围。因此本文将针对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实际发展情况,探究其对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其应用情景的具体实践方向。
关键词:图示 小学数学 解题方法 实践应用
一、图示数学对于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价值意义
        从图示教学方法实践效果来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抽象概念以及几何形状问题的理解难度,大大调动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学生对于数学思维了解程度较为肤浅,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解题方法较为死板单一。而图式数学解题方法能够协助学生充分了解题目已知条件,结合课堂内容概念以及解题方向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图式方法的不断实践构建自身数学解题系统。兴趣引导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抽象复杂的概念知识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大大限制了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吸收利用,进而忽视了实际解题时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将图形应用到课堂中能够协助学生明确图形中各点以及面之间的关系,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准确把握问题切入方向,结合题目已知条件巧妙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技巧,大大提高数学解题质量。随着图形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二维图形、三维空间等题目都能够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将抽象化文字内容转化为视觉信息,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鼓励学生自主讨论探究。通过图形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图形分析能力,综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二、数学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抽象概念直观化展示表达
        小学数学问题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文字以及简单三视图进行场景的基本构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构建能力以及图形分析能力。由于缺乏系统的数学思想知识体系,学生容易将题中抽象的数学条件混淆导致解题方法出现差错。而通过图式数学解题方法能够迅速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形,大大提高了学生解题效率,迅速将题目中有效信息进行整合总结,降低了学生解题方法出现差错的风险系数。

在求取多边形面积以及比较问题时,通过图形分析能够直观得出问题答案。通过系统的抽象概念转化,逐渐引导学生图形分析意识的形成。例如一底为5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与长为2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进行面积上的比较,利用图式数学解题方法迅速提取题目中有效信息。分别是该图形的基本形状,之后是该图形的关键长度信息,其次是面积公式信息的准确把握,最后转化为数字上的比较。
(二)构建趣味性数学解题情景
        在进行数学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过多的数字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限制了计算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结合生活中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特定数学计算情景的构建,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感,鼓励学生课下积极进行理论实践。巧妙运用图式教学方法,将数字与图形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进而提升计算能力水平。通过基本图形的转化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整体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例如进行基本计算概念讲解十是有几个一组成的问题时,将一长方形作为十,通过分割将长方形分为10份,降低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难度。同时再进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时,将其分割为常见的数学图形,总面积为各小图形面积总和,积极实践应用学生图式数学理念。
(三)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系统的数学知识储备,对于抽象概念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基本数学概念本质认知时,注重结合网络共享资源以及小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基本场景,具体分析数学问题,有效提高数学解题效率。例如5元一斤的西瓜与10元一斤的芒果,小明各花10元去购买问买哪种东西重量大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常见问题场景中思考问题,探究数学解题方法的实践方向。例如在进行直线与曲线长度比较时,将问题具体化展示表达,通过实物的实际比较对于基本概念进行认知了解。同时利用第三方对于物体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四)明确模糊基本概念本质
数学是一种规律性极强的模型科学,所以,为了能让小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着手进行解决。在教授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可以通过对圆形的分割来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的本质。把模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一个清晰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们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石蕾. 利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47):84.
[2].徐晨宁. 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19(4).
[3].沈清.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