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我国小学新课标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越发重视,而不是以往只单纯强调考试成绩。那么,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新课标提出了问题情境设定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分析问题情境的设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指导意义;认识偏差;形式主义;实践
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的新课改要求中,一再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引导和教学工作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的设计旨在检验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小学生往往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以兴趣为学习主导的特点,往往对于数学问题的反馈不是很有效果,由此提出了问题情境设定这一教学理论。
一、问题情境设定的指导意义
(一)含义
问题情境设定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来说,即将一个数学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融入特定的情境中,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了解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指导意义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光速前进,综合国力也在稳步提升。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以往单纯强调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知识迁移能力要求的提高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1]。将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融入小学的教学中,有助于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便开始积极主动思考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并且实践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主动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于问题情境设定教学探究中存在的几点疑问
(一)教师对问题情境设定的认识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之前的“填鸭式”教学观念根植于许多教学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中,并且这些教学工作者也是在这种模式下被培养出来的,所以许多教师从思想意识上还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导致教师对问题情境设定教学方法认识的不足,加上本身的思维定式的存在,从而教学模式上难免向传统教学靠拢。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创新的意义,容易使小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违背了新课标以小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2]。
(二)模式过于形式化
如上文提到的教学对问题情境设定教学模式认识存在偏差,而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育又提出了这一教学模式,所以在安排教学任务中,有的教师就会产生不顾知识与生活实际关系,而强行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种不顾生活实际强行将知识与设计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模式,或者以完成新课改要求为目的设计的形式化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联系对于知识的实践并没有指导意义,对于数学教学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实际应用的合理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多元化,并且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想灵活掌握新型教育模式,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思维中剔除,然后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并且积极参加教育研讨会等交流教学经验的场合,加深对新课标的认识以及对问题情境设定对小学数学教学意义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在思想中的地位,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3]。
(二)将数学问题和情境设定合理化结合
在对每一课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除了对所授知识点要有一定了解之外,还要仔细思考这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然后谨记以学生为主导,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一个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这一课,主要讲的是除法表内的数字的除法。在上这一课前,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数控制在十人以内,然后拿出倍数与小组人数的糖果或者其他可以吸引小学生兴趣的小东西,给小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咱们组有XX人,老师手里现在有XX块糖,想平均分给每一个同学,那么大家说我给每个人应该分几块糖啊?”以小学生对小奖励的兴趣,来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运用除法来思考糖果分配的问题,不但主动探究了除法规则,同时也将除法规则运用到了现实遇到的问题之中。从新课标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问题情境设定就非常符合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三)将实践结合到教学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数学的存在。所以,教师在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设定时,首先应该遵循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理念,去仔细设计教学情境,将生活化、生动化的具体问题与所教知识点高度结合,使小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4]。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第一课讲的是“位置与方向”。在这一课开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们在家准备一副自己家和学校位置的关系图,并且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展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大家的关系图,以学校为中心,在黑板上拼凑展示出来,从而对每一个学生的家与学校的位置关系进行讲解,使小学生结合自己每天上学的路线对方向有个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展开教学工作,学生对方向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会非常容易。
四、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近年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被广泛运用,这也是国家对于新时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教师在将情境教学融入具体教学工作中时,如文中所提,要时刻注意自身思想意识的与时俱进,并且随时思考情境问题的设计与知识点关系的合理化,确保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爽, 赵伟. 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职业技术, 2017, 016(007):89-90,93.
[2]谭开春. 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C]//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 2019.
[3]王京利.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课改探微,2020.
[4]杨华琼.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 文摘版:教育, 2016, 000(003):P.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