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高效凝聚,还可以在提问的互动过程中让任课教师对于班级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即时的了解,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学生的学习困惑在课堂实践得以科学疏通、巩固,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小学;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情境教学
前言:
大部分的小学生思维跳跃、性格外向,喜欢社交,易于在社交心理的驱使下渴望高效互动,在互动中收获积极情绪反馈,基于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融合,让小学生课堂互动体验中产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收获学习满足感,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设定问题难度过大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已逐步增多课堂提问环节的占比,但是基于我国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数学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且所带班级较多,因此,在设置课堂提问环节时,较为易于在课堂开始前固定化的规划课堂提问问题内容,这样的课堂提问环节的设置容易设计问题时不贴合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情况,而是单纯的以数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已总结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主,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进入提问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难度不适自身的担忧心理,没有勇气进行对应解答,长此以往,无论是数学学习素养高的学生还是本就数学素养较低的学生,在难度较大的问题面前,几乎都丧失了回答热情,进而产生厌恶心理,使提问环节的设置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挖掘学习兴趣,提升探究能力,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课堂教学效率停滞不前。
(二)教师对问题的描述存在歧义
数学是一门具有极高逻辑性的理论学科,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对于问题的递进规划、问题描述、问题引导等的组织规划都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明显的成效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意义与作用,结合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初步理解点为主,由简入难的层层递进式规划提问问题,但是,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提问环节的问题时,忽略了问题设计的严谨性,在表述问题时语义不详,或者用词模糊,让小学生产生理解歧义,出现听不懂问题重点或者理解角度偏差等问题,当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结果回答错误,就一点点的累积了学生的挫败感,让学生不自信,从而逐渐排斥提问环节的互动,如果数学教师在此时再出现学生回答正确与否的区别对待,更会拉远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关系,使学生与教师失去良性的互动沟通机会。
(三)教师对于课堂提问没有事前规划
基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新目标的不断推进,各大中小院校都在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号召任课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提升各任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此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由目标要求转化我实际改革落实,是任课教师在原有的主观教学经验上进行相对陌生化的各类创新尝试,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完全使用主观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又难以触类旁通,最终水土不服,融合各种教学新方法的过程中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对于提问设计投入的精力就有限,不能信手拈来的在原有的教学框架中良性的与学生建立和谐互动,即使同样采取三段式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尾引出互动提问,也不会使学生的积极性被科学调动,学生的兴趣难以被合理挖掘,没有多强烈的参与探究意识,提问的意义得不到发挥,课堂提问融合新颖教学方法的落实效果成效甚微。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要想在顺应教育改革新要求的条件下,实际提升数学学科课堂提问环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首先对于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培训提升,帮助数学教师在系统化的培训指导中更快速的吸收、消化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让数学教师在“教师团队分享会”、“精英教师一对一”、“他校案例讲座”等活动中定期的接受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更顺滑的吸收新时代发展形势下的教学理念更迭,进而对于自身的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其次是数学教师自身的课前教学研究,数学教师将所带班级的学生在现有的提问环节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学生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困难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改进自身的问题设计,更为贴近学生视角的设计提问环节,以此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话题为引,收集班级学生的时代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视角规划提问设计方向,改善课堂气氛,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氛围熏陶中不自觉的被带动,继而融于提问互动,然后在由浅入深的在提问中收获成就感,并在互动引导中产生难度思考,培养思考认知的主动性,在针对性的问题设计中发挥提问机制的价值,最终改善学科教学质量。
(二)因地制宜的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提问环节才可以使提问互动取得良好的实质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规划教学提问环节时,需要在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进行提问诱导,不再刻板的将提问形式固定,提问的问题固定,随机的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班级学生当堂课程表现出来的兴趣点进行对应的提问引导,让学生在自发的兴趣心理的引导下深化知识、巩固知识,进而在数学教师的提问中将问题精准的消化、解读,回答正确收获积极心理情绪,其次,针对不同的学习程度的学生也需要分层设计问题提问,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与自身学习状态对应的问题回答中感受到成就心理的积极暗示,不会在套用式的统一问题设计中加剧班级学生学习分化的问题现象,指定对象匹配指定问题,在各自的提问引导中有意识的结合回答主体进行难度把控,解读把控,使提问设计事半功倍。
(三)加强对课堂提问内容的规划
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形式的革新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并取得良好的提问反馈,需要数学教师在应用新颖教学方法时注意教学方法与自身教学风格的适配度,对于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以自身的适配率为准,而非照单全收,并且教学方式的引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灵活的使用中真正意义的体现引用实效,而不是照本宣科,结果成效不大,因此,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吸纳先进的教学方法后,将教学方法合理、科学的进行精华采纳,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然后合理的把握教学时机,无需将提问环节设计的过于固定,主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气氛进行插入的引导提问,生动、灵活的安排提问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被最优化的利用调动,好奇心、探究欲都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热情情绪中,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解决提问设计的难度,不仅降低了教师提问设计的规划负担,减轻压力,还可以有主有次的结合具体情况呼应式设计今后的课堂提问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提问的教学占比,可以培养学生在互动中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疑问心理的引导下主动的探究知识、解读知识,最终实效的掌握知识,既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实际提升教学质量,又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形成学习惯性。
参考文献:
[1]张云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追求“四度”[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52-53+55.
[2]聂仕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J].江西教育,2020(18):74.
[3]冯汉元.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