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明跃
[导读]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做好数学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做好数学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中,小组合作是最与众不同的,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做好小组合作的教学是当下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曾明确指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的学习模式,对于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初中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都表现不佳:有的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爱开小差,有的学生则会感觉到学习无力,觉得数学十分枯燥。很多初中数学课堂都有这种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小组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1.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多边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可以自由地发表对于所探讨的问题的观点。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听到其他学生的总结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彼此的合作沟通,改变以往单一的师生互动格局,形成一位学生互助的局面,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还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而这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是很难实现的,教师毕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也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兼顾。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小组内做好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参与感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应用初中数学小组学习模式时,学生在学习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转而走到了引导地位,负责指导和管理,不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期间,教师和学生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共同去完成设计好的教学任务。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在自己的意愿下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相关问题
        1.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和运用属于教育改革的一种措施,所以在教学中有很多与过去不同的地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小组合作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用新的理念和想法来实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负责讲授知识,而学生则在下面听讲,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而现在的小组合作的模式不同,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学习知识,只有实现学生主观意愿上的学习,才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可能,所以教师的教学首先就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实现这一点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不去督促学生,学生也会主动学习。
        2.小组分组不够均衡,组内成员差异较大在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单位是小组,所以这一教学模式下的重点及核心在于小组,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是班级及小组的最小“细胞”,而学习小组则相当于课堂和班级的“器官”。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班级的学习中,小组成员自身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率,部分学生有可能拖小组的后腿。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组的学习就会落后于其他小组,而这样就可能导致为了使这一小组跟上班级整体的步伐而拖慢课堂节奏,甚至会影响到教学计划。
3.教师把握不好自己在小组教学中的作用所谓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虽然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一劳永逸,对学生不管不顾。相反,正是由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授课,将教师在课堂中解放了出来,使教师有更多时间精力来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管理职能,从而能够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加的高效。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认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足够成熟,不用教师进行管理和引导学生就能学到数学课程中要求的内容。教师在内心观念上意识不到要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管理能力,另外就是在教学中太过于放纵学生在小组中的行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疏于管理的环境下,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下滑。
三、合理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1.利用小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在面对所有学科所有知识的学习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也是适用的。兴趣的作用远比教师所想象的重要。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兴趣的学生总是能够“先人一步”地学会数学知识,而且在数学应用中要比一般学生更加得心应手,这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力也更加强大。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也是重要的突破口,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意味着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正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2.做好小组成员分配,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兴趣培养就等于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小组如何分配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还与小组的学习成果和班级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在小组成员分配中,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做到细致入微,避免分组差异过大,使班级整体受到影响。分组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最终都是希望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分组要足够细心,避免出现差错。初中的学生比起小学的学生而言已经比较安分,好管理一些,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也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小组分配主要以学生4-6人为一位小组,小组成员要求必须有一名尖子生和一名后进生,其他学生主要以中等学生为主,这既符合班级学生的成绩分配,也能使后进生得到公平的学习机会,还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3.教师要找准自己定位,做好引导与管理上述两点处理的主要是学生方面和小组方面的问题,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要依靠学生的支持才能实现,而教师自身的问题对于教学效率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也有重要作用。虽然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以学生小组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发挥作用,而这正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出现的误区。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中,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站好自己的岗,充分发挥自己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引导、管理作用,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因此而松懈,反而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和引导学生。
四、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巨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8).
[2]洪越峰.探究提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考试周刊,2016(104).
[3]邓丽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求知导刊,2016(10).
[4]樊兰蓉.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