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蒋敏
[导读] 地理包含大好河山,长江南北之界,别国之风光,风土人情自不在话下,或是适宜气候
        摘要:地理包含大好河山,长江南北之界,别国之风光,风土人情自不在话下,或是适宜气候,或是高温洋流,更有世界开外之疆,所含种种,皆是地理学科,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完善的地理知识框架,为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深奥的地理知识,现代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意义不同,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原理,更侧重学生的地理涵养的培养,也就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初中学段是学生的转折点,不仅要打好学科基础,还要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有效拓展,地理也是如此,要高效的在课堂中汲取养分,不间断地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中不再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侧重点,更加侧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虽然,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教材改本,教师和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的教材,新的教材虽然在内容上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在能力应用方面融进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加入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教材变化后,学生和教师需要尽快适应,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但是地理教师并没有及时进行改变。实际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站在主导的角色中,以传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仅不能提高课堂实效,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本身就面对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又面临着来自青春期的压力,教师如果只是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强行的灌输地理知识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影响学生的成长[1]。
        二、教学策略探析
        (一)深挖教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材结构变得更加严谨,教学知识变得更加广泛,教材中所体现的多是让学生掌握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是只是简单的理解知识结构,教师面对这种变化,要灵活应对,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对教材中的能力要求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科学的设计课程内容。教材的革新是不定时的,教材会随着学生的需求定期调整,所以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身对教材的把控能力,课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课后做好教材反思。例如,在学习《地图基本要素》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做好功课,深挖教材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在上完课后,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分析和归纳,寻找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课后补充[2]。
        (二)小组合作,强化课堂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中越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抒发自己的感想,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一课时,教师为了让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地球的自转,了解黑夜和白天的形成原理,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地球仪,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均衡分布,有地理学习较好的,有地理学习较差的,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差的学习,起到互帮互助的效果。学生在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再次的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学生经过实践和探讨后,对于地球自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3]。
        (三)利用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知识虽然有严谨的知识结构,但是知识从整体上看是呈现碎片化的分布,学生记忆起来极为不易,教师可以选择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顺着知识的关系点进行记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初中阶段学生如果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快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例如,在学习《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核心知识点进行排布,以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基点,再用线将其他因素按照知识关联点以扩散排列形式列出,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组成顺序进行记录。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做出例子,指导学生仿照示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记录笔记,学生在总结和归纳后,教师再对知识点进行完善,补充学生没有归纳到位的知识点。地理知识内容细致杂乱,在设计思维导图时,需要有较强的耐心,并且要有清晰的思路,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能够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思路清晰,方法明朗,能够以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原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加强运用。
        (四)巧用多媒体
      初中地理课程比较形象,教材中所呈现的画面和图形虽然色彩丰富,但是没有活力,缺乏动性,很多东西只用言语和静态图来表现,总是表达不到位,学生理解不易,教师也不得其法,但是多媒体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动态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地理中的高山流水、大江河流,理解气候洋流等的动态形成机理,从而提高知识理解度。例如,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时,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非洲,对于非洲的认识仅仅存在于课本之中,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视频,让学生从基本的自然状态、人文社会等不同方面了解非洲,感受广袤无垠的非洲自然风光。在学习《海陆变迁》一课时,由于海陆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描述出来的状态难以理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视频,找出相关素材进行剪辑,节选出一个阶段内的海陆变迁动态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中观看,或者教师也可以自己做一个立体的海陆变迁动画视频,以线条和简单的方块模拟海陆,进行演变,让学生进行观察[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课程包含世界大千,内容丰富,教学改革后,教师应该顺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有利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浩宇,赵自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J].地理教育,2019,03:4-7.
[2]黄华立.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名师在线,2019,12:19-20.
[3]周鹏程.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86.
[4]朱淑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有效建构[J].地理教学,2012,1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