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内涵,探究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情境式应用、合作式应用和延伸式应用,旨在充分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深化地理教育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式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教育事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有力政策,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问题式教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
1.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应用内涵
教育是国之大计,国之根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成高中地理教师的主要教育任务之一,以下对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内涵进行介绍:
第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式教学策略可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思想得以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得到解放,能够在优良的学习空间中实现思维发散和思维延伸,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学科思维体系和学习框架。
第二,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体现了教师的创新化教育趋势,这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能够在提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解答思路发展趋向,继而合理调整教学设置,使教学环境能够深入贴近学生心理,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区别与传统的教学策略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情感发育,形成人性化的教学空间,充分落实生本教育原则。
2.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实践路径
2.1情境式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与其他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属于延伸式教学,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持续性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内建立长期学习基础。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情境式应用路径主要体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地理学科是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致力于引导学生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例如,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学前借助互联网下载2005年1月8日印尼海域地震的相关教学资源,如地震、海啸视频、灾难前后对比图片,形成教学课件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进行展示,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观看、学习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地理教师可提出问题:“灾难前后地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有效解答教师提出的答案,同时建立将实际生活与学科知识相连接的思想基础。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平原、丘陵、高原等不同地表形态,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表形态的营造力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地里学科范畴内建立长期学习基础。
2.2合作式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为零散,注重延伸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形成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
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学习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研究和问题解答。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能够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教师可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哪几种?”、“内力在表现形式上有何差异?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结合地图和教材知识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逐步提升读图能力、图片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主动探究能力。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研究思路,打消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心理,使学生能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获得感。值得一提的是,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合作式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可充分深化教育目的,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帮助学生在协同合作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持续提高思想深度,形成地理空间研究思维[1]。
2.3延伸式应用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基于高中地理教学在学科教育中的启蒙作用,教师应将地理教学课堂作为地理思想传播的主阵地,通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的延伸式应用使学生建立长期学习基础,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在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能力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教学重点在于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各个模块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性,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同地表形态的产生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优良思想。同时,教师也可将讲授法、读图指导法和练习法与问题式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结合,提出问题,如:“新月形沙丘、河口三角洲、冰积湖,哪些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哪些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哪些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领域的兴趣[2]。
结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长期学习兴趣,情境式应用、合作式应用和延伸式应用是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的三种主要应用路径,教师应结合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划合理调整教学设置,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卜聪强. 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谢欢芳.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埃及”为例[J].地理教学,2018(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