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网格化,成长需要你我他 ——班级自我成长管理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广勇
[导读] 班主任是全社会最小的主任,班级是整个社会中最小的社会
        班主任是全社会最小的主任,班级是整个社会中最小的社会,成员来自各个家庭,素养、习惯等等各不相同,这些“异质”,如何有效的统一到班级自我管理中去,如何有效的提升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由“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我在周长海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探索并完善了网格化班级自我管理模式。
        1.学生组织网格化:班级的座次,是天然的网格,纵的,横的,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班级管理网格化的外在要件,要让外在的形式,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就必须赋予它新时代的新内涵:①管理机构网格化。全班建设起网格化的管理机构:在班级团支部监督下由班长实施班长负责制;在班长和团员同学的监督下,每两个纵行组成一个大组,设立大组长一名,实行大组长负责制;在班长、大组长和入团积极分子的监督下,本大组从前往后排,每两个横行组成一个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班长、大组长、小组长和组员,都在本网格中,成为网格的一员,共同形成三级网格的立体管理机构。②学习机构网格化。在班主任带领下,科任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并通过各科课代表形成学习机构网格化的顶层网格,协助本学科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课代表下面设立低一层的各学科大组长,负责本大组本学科的学习;学科大组长下面设立再低一层的各学科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本学科的学习;学科小组长下有三名左右的小组成员,负责自己本学科的学习。学科课代表、学科大组长、学科小组长和组员,都在本网格中,成为网格的一员,共同形成三级网格的立体学习机构,负责班级及其内部事务和学习任务的管理。③监督机构。在班主任领导下,在各科教师组成的教育教学团队的主导下,班级里面形成了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组成的班级自我管理的监督机构;在大组长的带领下,全大组内,形成了班长和本大组团员同学组成的大组内自我管理的监督机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内,形成了大组长、入团积极分子同学组成的小组内自我管理的监督机构。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学科大组长、学科小组长和团员同学以及入团积极分子同学,都在本网格中,成为网格的一员,共同形成三级网格的立体监督机构,负责班级及其内部事务和学习任务的监督解决。④仲裁机构。重大班级事务,自我管理难以决绝的,由班主任负责仲裁;各学科重大班级学习事务,自我管理难以决绝的,由本学科科任教师负责仲裁;大组内遇到难以解决的重大事务,由班委会、团支部混合担任仲裁;小组内遇到难以解决的重大事务,由班委会、团支部均指定一名成员,加上大组长混合担任仲裁;大组内遇到难以解决的重大学习事务,还需追加该学科课代表加入仲裁;小组内遇到难以解决的重大学习事务,还需追加该学科大组长加入仲裁。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会及其成员、团支部及其成员、大组长、学科大组长、小组长、学科小组长、团员以及入团积极分子同学,都在本网格中,成为网格的一员,共同形成三级网格的立体仲裁机构,负责班级及其内部事务和学习任务的疑难问题的仲裁裁决。
        2.学生活动网格化。

学生组织网格化确定之后,就要展开网格化背景之下的学生管理和学习活动,展示出学生活动的网格化特征,主要有:①集体性与个体性的密切结合。班级授课制自确定之日起,就意味着班级不仅仅是一个松散的团体,更是一个团结的集合。班集体是大家的集体,大家的集团,大家的集合,所以班集体的建设,必须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必须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必须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才有大力量。网格化管理,就是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又把每一个成员的活动置于大家的管理监督之下,把集体力量和团队力量密切结合在一起,使集体力量最大化,个体力量最优化。②活动形成了布置、作业、监督、反馈、仲裁一条龙的动态管理,充分利用网格化的管理机构、学习机构、监督机构、仲裁机构,把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聚集在一起,把活动目标和任务的下达、活动的分配与活动的协调、活动的开展与反馈、成果的展示与品评实现了系统化,填充到网格化机构中,消灭了学习与生活的所有死角,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管”别人、人人被人“管”的良性互动与高效管控。③实现了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的融合,克服了很多学生的懒惰行为,改善了他们的活动成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效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向善的正能量,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了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④学生活动网格化,使班级管理由粗放转变为精细,由班主任一人管全班,转变为全班人人管,人人全班管,提高了学生主体意识、自我主人公意识,极大地提升了班级管理的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学习成果网格化。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成果展示也呈现出网格化表征。①学生学习成绩的成果,不再简单地以分数方式或等级呈现,不是以“量”的形式呈现,而是成绩结合课堂学习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对学生做出定性的“质”的评价与展示。比如,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对该时段的学习与生活进行一次评定,评定出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积极学生等,予以表彰或激励。②学科竞赛、艺体活动竞赛、特殊技能比赛等的成果,如获奖等次等,我们一概以获得奖项为展示内容,不具体到取得的分数。③对于积极负责、认真履职的管理干部、监督干部、仲裁干部等,我们予以评定为优秀干部、负责干部等称号,以激励所有干部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从小培养孩子们干部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的意识,培养好班级管理“小小主人公”的责任感。④借助各种班级平台,如班级窗口、门口、墙报、黑板报等阵地,进行口头表彰、荣誉展示、成果展现等多种形式,扬班级管理正气,树自我成长能力。
        以上就是我所做的班级自我成长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缺点与不足也在所难免,在今后的持续实践中,还会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不断提高班级自我管理的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本文在撰写过程及在班级自我管理模式的探索中,均得到了我校高级语文教师周长海的帮助与多次精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