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德育的内涵特别丰富,范围特别宽广,而且对学生终生成长、人生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年龄尚小、认识欠缺、意识不足,以致其面对比较抽象、复杂的德育要求、内容、标准等难以充分理解,无法深度践行,久而久之,德育教育的质量、效率也是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德育渗透,并根据学生特性与实际,针对德育要求和标准,精准落实德育策略,不断优化德育方式,全面拓宽德育路径,并将德育教育渗透至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以促使学生在符合自己需要的德育生态下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逐渐形成良好价值观念,实现更好提升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小学生;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近年来,有关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作为小学生德育渗透的直接引导者与践行者,小学班主任必须肩负起这一艰巨使命和责任。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影响小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意识品质的不良现象、不当资源逐步增多,由于很多小学生甄别、辨析能力不足,以致其极易因为不良影响而出现思想、道德、意识问题,影响其成长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德育的关注度、重视度持续提升,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时,应该加强德育渗透,并通过对诸多有效性、科学性、丰富性、多元性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直观、生动、鲜活的德育教育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实现成长与蜕变。
一、结合学生实际,科学落实思想与心理关怀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我判别、认识、理解能力较低,导致其德育渗透必须以班主任为驱动方可得到实现。因此,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德育教育中,应该切实关注其发展实际、具体情况、认知特性,在确保精准掌握、了解不同学生真实情况的状态下实施管理措施,落实德育教育。尤其对于班级内的一些特殊学生(诸如单亲、孤儿、留守儿童、离异子女等)的具体情况,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充分掌控。在确保切实了解学生现状的情况下,开展德育教育,实施班级管理,以对于所有学生的悉心呵护与无尽关爱,让学生深切感受班级的温暖与集体的价值,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对德育教育的灵活渗透。一是切实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多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并针对具体学生情况,开展科学辅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误区和认识困境,以积极、健康、乐观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尤其对于一些思想比较狭隘、性格比较内向、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更应该多关注、多了解,灵活采用不同德育方式予以教育和引导,让其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慢慢树立自信,重新认识自己,实现快乐成长。二是积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疑惑等及时予以解答。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对于班主任获得充足的信任感,让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尤其对于一些平时行为比较散漫,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助差异性德育措施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在积极反省、不断纠正中慢慢进入成长正轨。获得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意识状态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与健康发展。
二、借助德育活动,充分提升教育与管理效能
德育活动对小学生德育渗透有着积极而显著的影响,可以让不同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中得到德育感染,获得认知蜕变。
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生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理解德育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具体德育要求切实落实至自身行为实践,在思想、道德、意识上出现彻底改变,为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正确价值倾向的塑造而奠定基础。一方面,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借助。班主任应该通过对网络资源、交流平台、媒介工具的使用,通过播放视频、出示案例、网络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在直观观摩、生动体味、真实体验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以实现其思想意识的改变与发展,为德育效能凸显而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加强对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可以充分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辅助性、有效性的德育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设计不同主题,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知中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意识。例如,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校园或者社区,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栽植小树,通过劳动体验的方式使学生于心灵深处认识到劳动的可贵,进而深切认识到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性,为促使其良好道德品质培育而给予铺垫。
三、优化德育生态,促进学生思想与道德发展
小学班主任在践行管理要求、落实管理措施、实施德育渗透时,应该重视对德育环境的创设,德育榜样的树立。一是积极创设生动德育环境。在班级教室内,设置专门的“德育视窗”,并适时、定期优化。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德育素材、资源、案例等予以分享和展示,使学生时刻接受德育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环境建设需要,从主动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学会整理学习用具,塑造自身完美形象等方面,开展德育教育,创设德育环境。二是不断树立高大德育榜样。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学生德育教育的楷模,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价值等方面受到正面影响和积极感染。另外,也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班级内思想品德优良、行为习惯良好、言谈举止得体、价值观念正确的学生确立为班级的“道德之星”,每周评选一次,加强对其事迹的宣传,使学生于心灵深处、思想深处得到触动、感染,进而逐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四、结论
总之,将德育渗透融合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之中,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既然符合新时代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顺应新时期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渗透中,应该切实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关注学生动向,全面凸显学生地位,让学生在更为科学、合理、生动、丰富、多元的教育措施驱动下,充分认识自己、更好表现自己,让德育教育的作用得以切实凸显,为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思想实现蜕变,道德完美形成,品质充分塑造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坚实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金萍,王玉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205.
[2]丁红霞.例谈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09):41.
[3]王国强.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42.
[4]刘观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