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英语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 董振森
[导读] 本文以生命教育理论为视角,阐述了初中英语课程中所蕴含的巨大生命教育资源,
        摘要:本文以生命教育理论为视角,阐述了初中英语课程中所蕴含的巨大生命教育资源,分享了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使生命理念有机渗透到实际英语教学中的几点策略,倡导更多的英语教师重视生命教育,在英语学科中凸显生命激扬的力量。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念;英语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展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可见,英语课程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的培养。在生命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一些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几点策略。
一、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生命教育理念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纵观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研究,虽然各有侧重,但出发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独特的生命,使自己的生命与社会和自然得以和谐发展。它有五个基本点: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以平等为前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回归生活为基点,坚持生命教育无痕;以和谐为目标,营造健康的生命环境;以自主探究为路径,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
英语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需的生存技能,英语教育与生命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英语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
二、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生命教育资源,提炼主题词进行话题发散引导,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培养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自我生命的意识,这要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开始。让学生明白自我生命的意义,不仅仅牵涉到自己,也联系着你的家人、朋友、甚至社会。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危险时刻的自救意识,可以由地震延伸到其他一些灾难或事故,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紧急情况下的自救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产生思索,帮助学生提升生命价值的主题,对于这些良好的生命教育资源,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去深度挖掘,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凸显出生命激扬的力量。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Unit1“What'?s?the?matter?"?单元中,在Section?A的教学中,我以主题词organs?(器官)为主题词,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呈现出学生知道到人体器官的词汇,再运用肢体动作启发学生学习这些器官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英文表达方式,如:have?a?toothache?(牙痛),have a problem?with?heart?(有心脏病),?have?a?sore?throat?(嗓子疼),?have a?nosebleed?(流鼻血)等等,继而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并学习,当有人有这样的疾病时,你会给出如何的建议?学习目标语言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去操练从生病到给出救治建议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操练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学会如何应对这类的问题。最后.在课堂小结时,我再次升华主题,教育学生要关注生命健康,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解决生病和突发受伤的问题。

而在Section?B的阅读教学中,我以“spirit?(精神)”为主题进行发散,拓展有关探索,果敢,坚强等好的精神品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再导人阅读文本,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在生死两难的状况下,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在各种阅读任务的设置下引发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在面对生死的状况下该怎样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这些生命教育的资源,这些人文素材,非常有价值去探索和研究,它们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后的影响绝不亚于英语知识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三、开展丰富的英语学科素养活动,让英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从文本理解走向生活感悟,让学生从畏惧英语走向运用自如。
        教育源于生活又创造生活,陶行知说:“没有了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了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英语学科是一门外语,初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时间接触英语,其余时间接触到英语的机会很少,虽有媒体网络资源可接触到英语,但由于时间和兴趣等多种因素,作用不大,但语言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把英语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一个感知,欣赏生命并能敬畏生命的学生还应该懂得如何体悟人生的价值,这也是生命教育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生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感悟为何生存的人生哲理。通过他的事迹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只有心系人民、国家利益才能真正找到并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展英文歌大赛,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感受音乐无国界的魅力;开展英文课本剧表演大赛,感受西方童话的内涵;开展英语电影,英语歌曲,英语名著的赏析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异国文化的冲击;开展英语主题的演讲活动,展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展圣诞节英语主题活动,感受要给予他人的圣诞节真谛;开展中英互译游戏活动,感受英语口译者的工作实景等等。
在这些实践活动的促动下,学生不但能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更能通过英语学习为自己的生命,生活增添更绚丽的色彩。
四、有效利用英语作业本和英语卷,做学生生命发展的导师
中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方面,每一学科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除了课堂上,就是每天的英语作业本和每次英语考试后的试卷,这两样东西绝对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良好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径。
    每次在批阅完学生的知识作业后,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最近的状况或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写-句评语,或是鼓励的话语,或是简单的情绪脸,或是一句问候,或是一句玩笑等,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作业本上给我回话,或是问候,或是方法请教等。在每次的英语试卷上,也可以在分数后面添加一些鼓励的话语,如,加油,你会更优秀;细心些就好了;希望你下次再进步一点点,好吗?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学生无意识地接受了我的“心灵鸡汤",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对学生渗透了生命教育,一举双得。
五、结束
        总的来说,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生命的发展和力量的彰显。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如此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也在等待我们的英语教师去挖掘和探索。而我们的中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最终实现激扬自己的生命。综上所述,让我们用生命拥抱教育,在探索生命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策略上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李达.生命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05).
[2]李晶.生命教育视野中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0(08).
[3]郑明霞.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2(06).
[4]杜海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5(08).
[5]陶晓娟.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