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最终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城市甚至国家不断强调的重要政策。事实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化问题,而提高人类尤其是年轻人的环保意识,未雨绸缪,预防环境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本文重点探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意义及有效方法,旨在提升中学地理教学水平,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引言:生活垃圾及各种污染源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不加以制止,最终危害到的还是人类自身。地理学科作为每个中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地理学知识,与大自然亲密相关,与自然环境不可分割。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学科的此项优势,逐渐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学生对环保不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告诉学生要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时,学生虽然知道了要保护环境,提高意识,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做才能保护环境,保护哪些环境,做了保护环境的行为后是不是真的有相应的重要意义。所以学生对环保的理解有待合理的提高。
1.2缺乏环保实践
学生有了环保意识后,要懂得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才行,否则再深刻的意识长期得不到利用也会逐渐变得淡薄,甚至完全丢弃。“生活处处皆学问”,同样,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之处得到利用。但是身边的很多小事常常被忽略,缺乏环保实践导致环保意识渗透效果较差。
2.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2.1利用实例 强化学生理解
同其他理论知识一样,如果只注重于理论的介绍,而并没有结合有效的实例,那么即使理论知识再丰富,也很难被学生深刻的理解,结果只能事倍功半。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实例讲解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环保形成清晰的认识,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告诉学生要保护树木时,可以结合一次性筷子的超量生产导致了树木被大量砍伐,从而导致风沙增多,空气质量严重变差的案例。利用小视频或者ppt生动直观的讲解树木的重要作用,比如树是地球的空气净化器,让污浊的控制变得澄澈;是防风固沙的城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的肆虐,还能防止水土流失等等。积极引导学生,让其对环保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提升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
2.2 勤于实践 提高环保意识
随着保护环境的日益提倡,环保知识的内容也被教育部部门添加到地理教学的课程中。教师也应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些保护环境的举措。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的成就感。
例如在讲解到树木森林对于环保的重要意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进行挖土、植入树苗以及浇水等植树的过程。然后在日后不断观察,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在改变环境。在讲到塑料垃圾时,组织学生在学校内或者学校外的捡垃圾,防治白色污染的活动,并且把每一个学生的劳动瞬间用相片记录下来,在学校的风采墙或班级的黑板报上进行展示与表扬,以此激发其他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细察生活 环保从小事做起
教师在通过地理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每件小事,合情合理的开展地理环保教学,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每个同学自我学习与践行的能力。节约对于保护环境来说,也是一种举足轻重的举措。教师借助我们每日的必需品,非必需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借助每日的食品与用品所产生大量垃圾的事实,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让垃圾处理更加便捷。
空气与水都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教师可以从此方面入手进行介绍,尽管我们国家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的电力来源主要还是靠煤炭的燃烧,从而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混入空气当中。加之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氮氧化合物也为空气污染推波助澜。教师应该告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电,让电能利用更加高效,不要随意焚烧垃圾、秸秆等,以防止由于燃烧产生更多的污染。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导致人均的水资源占用量相对较小,所以保护水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日趋重要的大事。同时,各种生产企业以及大大小小的工厂每年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的污水也日渐增加的排放,导致很多水资源被污染。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每次用完水后都要把开关关紧,别让水白白浪费。同时也可以循环利用,把洗过蔬菜后的水用来浇花,洗过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衣服等等,让每滴水都可以充分利用。
3.结束语
总之,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命运。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须对环保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中学阶段的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最为密切,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学知识,结合具体的实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创造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环保积极性,结合身边小事,让环保意识可以长久保持。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从而不断提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意识渗透水平,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寇萌,李烨.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114-116.
[2]易盼. 浅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5.
[3]程慧琳.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07-208.
[4]唐富仙. 也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渗透[C].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一:绿色发展.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