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马晶 周天宇
[导读]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地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构成成分。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地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构成成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地运用地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使学生通过地理地图就能更好地建立空间思维,达到对知识的快速记忆与认知。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教学仍然是教学工作的难点,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下开展地图教学能达到两者的共融,使地图教学工作开展更具创新性,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首先研究了地图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然后探讨了传统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存在的弊端,最后分析了地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相信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非常有利。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整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高中地理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概念。但是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重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无法克服这一重难点内容,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完成地图教学工作,能让静态地理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强化记忆,使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有所下降[1]。
一、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当前,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地图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还比较少,尽管高中地理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设备完成课件的制作,但是课件制作中难免会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情况,这只是强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究其原因有四点:首先,高中地理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第二,教学工作中缺乏有关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第三,高中教学工作繁忙,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进而强化对课件的设计制作;第四,学生升学压力大,教师不敢随意创新改变,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2]。
二、传统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存在的弊端
        对于传统地理教学方式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地图教学学习能力不高的原因有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运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通常采用地图册、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等,这些常用的图册数量较少,且没有直观的演示效果,信息含量也较少,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而言具有较大挑战和难度。还有部分地理教师会用粉笔在黑板上随手画图形,这个图形存在一定误差,导致学生脑中形成错误的示意图[3]。
        第二,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致使地理挂图的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在观看地理挂图时没有较强的清晰度,导致学生在一定距离外就无法看清教学挂图上的符号和标注,正式上课时教师对挂图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只能靠猜测来学习,这让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导致地理挂图的教学效果严重下滑。
        第三,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被动地进行学习。由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非常古板,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教师往往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讲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只能跟着教师进行学习,教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产生问题的同时不知道该继续跟上还是不跟上。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学生害怕学习地理,甚至厌恶学习地理[4]。
        第四,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度较大,然而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缺乏实际运用和实践感知,所以学生无法对地理学科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巩固[5]。


三、地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探讨
(一)班级集体+教师讲授型
        该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教师仍然通过课堂对全班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只是在讲授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能将教学信息通过黑板的形式进行传递,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递。其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备课时,要重视将教学内容中的相应地图素材,利用PPT或其他视频、音频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从网络中收集资源来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多媒体课件带来的便捷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记忆,使学生快速接受教学信息知识,最后再由教师对整堂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在教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也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二)班级自主+教师监督型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在局域网的教室内进行,教师将所学的地理学科地图资源分享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地图知识进行学习,以掌握地图技能,拓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在该教室中,教师要从主机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以保障学生学习效率。这类教学模式中所运用的地理教学中,地图信息的展示比较适用于环境保护、海洋事业发展、宇宙探索、人文旅游景观类型等。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加教师监控型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提前对所教学的地图内容进行分解处理,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制成互动性课件,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课件,并根据课程内容及时提问,从而让同学们能从教师分享的教学资源中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掌握信息的过程。在同学们利用教师分享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时,也要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进而让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监督指导下进行,最后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以发挥该模式中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
(三)多媒体交互+师生探讨型
        多媒体交互+师生讨论模式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利用QQ、微信进行在线研讨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完成。比如教师通过该模式对地图中直线弯曲所表示的含义、地球温室效应的原理图示等进行提问,然后再由学生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意见,充分引导各位学生参与讨论内容,进而对地图的知识能够快速掌握并牢记。但是,在线讨论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每个人发言的字数会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指向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在线讨论环节的节奏把控,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控。而针对线下讨论工作要保证学生的讨论时间比线上讨论的时间更多,进而让学生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和思考余地,确保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书面语言为主开展话题讨论,并完成深层次的分析与研讨。
        不论是线上讨论还是线下讨论,教师从中发挥的监督与引导作用非常关键,它是保障学生的发言与讨论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关键因素。不能让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防止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发表的话语进行点评,及时找到学生发表中的亮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整个讨论过程完成后,教师要对所议论的话题进行一定总结,并给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能给每位同学提供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还能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地图教学内容中,及时整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拓宽学生思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达到快速认知的目的,使学生对地图教学中的理解与认知更加深刻,有效降低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
参考文献:
[1]陈伟,李鸿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景模拟研究——以中学地理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1:19-25.
[2]刘嘉玲.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的研究综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50-53.
[3]石梦琦,费龙.VR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2:175-176.
[4]王群.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65-66.
[5]张铁牛,张智林,董锡,曹雁.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学地理教学质量评价[J].课程教学研究,2019,06:1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