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政治教学时事政治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丹丹
[导读] 时事政治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模块,有利于学生政治思维培养及课外知识拓展
        摘要:时事政治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模块,有利于学生政治思维培养及课外知识拓展。本文分析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渠道及措施,通过教学方案创新,充分发挥时事政治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时事政治;政治教学;政治思维

引言:时事政治与高中生所处的社会背景直接相关,通过时事政治分析和学习,学生更够对国家“大事小情”有更广泛、深刻的认识,产生探究政治知识的兴趣,从而在政治学科学习中拓展政治思维、提高分析能力,最终实现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升。鉴于时事政治的多重教育优势,需要对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分析总结。
一、时事政治的应用途径
(一)新课引入环节
        在新课引入环节应用时事政治的目的为:借助生动的政治案例,在课堂之初即调动起学生足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过渡至对政治理论、原理的解读,打破学生对政治知识严肃、抽象的固有印象,激发政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1]。
        例如在讲解“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部分知识时,引入我国受邀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的时政案例,为将政治知识“生活化”,在课堂一开始即牢牢把握学生关注点,事先从微博平台整合有关“2020年俄罗斯红场阅兵”的新闻热搜资料,包括相关视频、新闻评论文章节选等。新课引入环节,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是否有通过微博平台了解新闻资讯的习惯?最近一段时间内,国际上发生了哪点重点政治事件?你是否了解“俄罗斯红场阅兵”的有关信息?在简短探讨过后,带领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时事政治新闻资料,并要求学生思考该事件中蕴藏着哪些政治知识?你对该事件如何评价?整合学生答案,并对学生感兴趣及存在疑问的点进行简要讲解,然后带领学生到进入当堂课重点知识的学习,借助政治知识,对该事件做更深刻的解读。
(二)难点分析环节
        高中政治教材中包括大量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因高中生的思考深度及社会认知水平有限,在面对此类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时常常摸不着头脑,对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想要实现灵活运用就更加困难。因此决定在政治教学难点分析环节引入时事政治,作为具体知识点的解释和补充,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政治知识的形成原理。
        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部分知识时,引入如下时事政治案例: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冠肺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等商品供不应求。背景介绍完毕,引导学生思考该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与市场经济有关的信息点,学生给出答案后,引导其进一步思考,在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何其价格没有发生持续性的上涨?在学生思考后,可引入“市场调节缺陷”部分内容的讲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三)案例探究环节
        前文提到,时事政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问题分析、探究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基于学生有效的自主探究。因此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第三个应用情景即为自主探究,将实施政治作为目标案例,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从案例中挖掘更多政治知识和原理。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一课”时,引入“2020全国两会”的时事政治案例,要求学生以分组方式合作完成案例探究任务,使学生更清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地位、掌握权力及发挥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由于案例探究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建议结合具体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展1~2次。同时,对学生做科学分组,并给出详细的任务清单,确保单次案例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拓宽政治视野、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
二、时事政治的应用措施
    在找准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渠道后,教师还需结合新课标要求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引入相应的创新教学措施,以辅助时事政治教学成效的最大化实现。
(一)巧妙提出问题
    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时政案例,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政治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在前文新课引入及难点分析环节的教学案例中,均有用到问题引导方式,而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清单,也是问题的书面化呈现。实际教学中,教师给出的问题要与时政案例及教材内容高度相关,同时带有一定的渐进属性,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思考。另外,问题的难度应略高于目前学生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若问题过于简单,难以发挥思维引导及能力训练作用;若问题过难,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甚至造成厌烦情绪[2]。
(二)拓宽材料来源
        时事政治随时发生,其可能来自国内或国际、涉及到的领域、行业也非常广泛,为了将更多有效、高质的时事政治案例引入到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应结合教材,适当拓宽材料来源,做好资料收集及整合工作,以便在课堂教学适当的时机引入适当的时事政治案例。
        首先,重点关注微博、微信等材料来源,主要是考虑到此类工具在使用时的便捷性,在当代高中生群体中,此类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普及率也较高,以此作为材料来源,更易引发学生共鸣。
        其次,在收集到有关材料后,教师需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确保材料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避免对学生认知造成错误的影响。例如,在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时事政治资料后,从各类网络平台寻找与之有关的评价和解读进行补充,既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又可确保资料的权威性。
        最后,合理放宽材料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例如在前文“俄罗斯红场阅兵”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所选择的材料就包括视频、短评、新闻等多种形式,可对学生感官做更全面的刺激,保证时事政治教学的生动性。
结论: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可被用于新课引入、难点分析、案例探究等环节,配合巧妙设问及材料的科学选取,最大化发挥时事政治资源教育优势,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郝勇.浅论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J].人文之友,2019,15(15):220.
[2]黄斌.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213.

作者简介:李丹丹(1986年9月-),女,山东枣庄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政治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