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向林英
[导读] 2020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英语考试中湖北考生熟悉了六年的老朋友李华遗憾缺席,
        前言
        2020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英语考试中湖北考生熟悉了六年的老朋友李华遗憾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更开放更贴近湖北考生生活的作文题:你身边值得尊敬的人
而今年新高考全国一卷(山东卷)
第一道应用文,报道一次长跑比赛:假如你是李华,你的学校上周日组织了 5 千米越野竞赛,请写一篇英文报道;第二道写作题 读后续写(帮助人的续写)
浙江卷
第一道写作题 应用文,外教生病回国了,李华写信询问近况,分享班级最新情况,表达祝愿(询问+告知或者慰问+告知)
第二道写作题
有关遇险逃生的故事,续写第一段是遇到北极熊;续写第二段是直升机来救援,熊口逃生。
纵观近五年及2020年的高考命题我们可看出应用文的写作不管是书信还是开放式命题都是《课程标准》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之一:“真实语境”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多思考,多关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问题;而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看懂还要有概括和自如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应对新高考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呢?
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 转换传统的思维模式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把写作教学定位为目标教学,只注重学生词汇,句法的掌握而忽略了作文的语用功能,教师多以单词,语法,句型的知识讲解为主,教学手段也很单一,多以背诵为主,缺少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出性训练,因此,学生无法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作文内容空洞,缺少思想,逻辑性不强,作文篇章结构不严谨,作文不流畅,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转变思维,充分认识到作文并非好词好句根据语法结构的简单堆砌,它必须是服务于思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
二  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
1.夯实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篇好的作文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各种句式娴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必定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从高一开始,除了加强学生对单词句法的基本背诵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输出性训练:①翻译简单句子  教师可从简单句入手,给学生布置一些汉译英的简单句的翻译任务,当然这些句子并非是简单地从书本或资料书上拿来的,而应该是教师花心思找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句子
②升级简单句   教师可把学生写的简单句通过修改后,让他们运用当前所学句法结构把几个简单句改写成一个复杂句,循序渐进地去训练学生运用复杂句式的能力。③关键词造句  教师可以给学生给出几个关键词,让他们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写出几句简单句 ,然后把简单句汇总后改写成复杂句 。 例如:theater/ play/ enjoy/angry/turn around 这几个单词,不同的学生可以写出不同的句子,这既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深挖教材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英语》的基础上精心修订而成的 《普通高中教科书  英语》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选材主题广泛,内容丰富,既反映当代社会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中国所取得的新成就,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针对每个单元的小文章都有几个阅读后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板块加强学生的概要写作,简单的涉及课文主题的问题可要求学生用句子回答,针对课文设计的开放式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让他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文字的形式把小组讨论的结论呈现出来,再汇总问题答案,调整好逻辑顺序,就是一篇很好的概要写作。这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输出性训练,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基础。
3.方法指导
         写作教学除了夯实学生的基础,加强学生单词、语法、句法的学习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写作给予方法性指导。①给学生展示几篇不同等级的高考作文及评分标准,让学生仔细体会文章内容,做到胸有成竹:知道什么样的文章处在什么样的分数段,自己的文章处于哪个阶段,这样学生就可做到有的放矢,从哪些方面去改正。②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取代简单的单词;例如:学了delighted ,就要求学生用delighted 去取代happy这个单词;用短语取代单个单词,例如,more than =very③要求学生养成在动笔前认真审题,以及先列写作提纲的习惯,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同时注意时态、文章的逻辑顺序等等。
         总之,新高考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从学生进高中开始就要注重写作,胸有成竹。有所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推动写作教学;要确立每学期结束时学生在写作时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不是等到高三做综合卷式再去训练作文,花的精力多,收效却甚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