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后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徐国龙
[导读] 随着各省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部署错时错峰开学
        摘要:随着各省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部署错时错峰开学,有序推进学校开学复课。本文结合教育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复课后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相关策略,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复课;疫情防控;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错峰返校。高三初三学生4月27日返校,其他年级5月11日后分批开学,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复课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开展?户外活动如何进行?体育课怎么上?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在复课前亟待解决。
        根据教育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到“两个维护”,针对当前境外输入型病例与风险增加的严峻形势,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麻痹侥幸心理,落实复课后体育教学的防控措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注重“教健康知识、传运动技能、练身体素质、育品德意志”,帮助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课教学原则
1.科学防护,安全第一。
        复课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保持防疫安全距离(原则上不少于1.5米),不得聚集、扎推,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疾病传播,教学内容科学安全。
2.循序渐进,循序渐退。
        体育备课组精心设计体育教学计划,运动强度、教材内容难度安排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增减,不要急进、急退或急停。
3.合理负荷,讲求实效。
由于居家时间长,学生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体育课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逐渐达到体育与健康课标的要求。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课教学策略
(1)学校层面:
1. 复课前,学校召集教学(务)处、学生处(德育处)、体育科组、医务室、后勤部门、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联合制定应急预案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卫生制度。学生以班为单位提前在线上学习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卫生制度,纸质版张贴至各班。
2.每日由专人对体育器材室、公用设备器材定时进行消毒。在洗手间或洗手台准备充足的洗手液或消毒液。
3. 教学(务)处对体育课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体育课时,同一时段根据运动场地面积安排相应的班级。保障学生运动期间不少于1.5米的间距。
4.学校要制定分期分批分区域体育教学活动方案,合理规划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大课间体育活动可采用上、下午分批进行。

场地受限的学校可以室内户外相结合,采用轮换制,开展一些中小强度的原地体能练习,室内练习时应开窗通风和保证充足的间距。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须安排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5.疫情防控期间,暂停一切剧烈、直接对抗性或身体接触的体育活动,(如分组打篮球、排球、踢足球等)以独立完成的练习方式为主,纳入班级常规考核,确保安全。
6.复课后,学校联合深圳市急救中心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救护技能培训并颁发证书,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体育组和医务室提供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便第一时间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7.学校心理指导中心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监控,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第一时间进行跟进辅导。

(2)教师层面:
1.体育备课组精细设计、认真备课,精准教学,上好“返校第一课”。做好课前检查,安排好见习生。开展日常体育教学活动,课前集合、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教学指导、课后总结等环节要保证充分的间距(不少于1.5米),教学内容尽可能精细化、多元化、小组化、项目化,适当开展趣味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安排有身体接触的小组活动。(小学(幼儿园)要以趣味性教学为主,采用独立完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知识融入课堂,培养学生防控意识、运动兴趣和体育品德。)
2.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疫情期间居家锻炼情况,科学分析学情,遵循循序渐进、循序渐退原则,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及大课间体育活动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学平均心率应分别130次/分左右、135次/分左右、高中140次/分左右,各学段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注意运动负荷监控,发现学生身体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医务室,立即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3.体育课后,提醒学生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
4.适当安排家庭体育作业,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锻炼,构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居家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高机体免疫力。

(3)学生层面:
1.认真学习学校制定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卫生制度的相关要求,积极调整心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防控工作。
2.进行户外运动是应确保人员距离1.5米以上,运动时可不戴口罩,运动后必须戴上口罩、勤洗手。小学(幼儿园)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洗手。注意科学补水,课后及时更换衣物,防止感冒。
3.循序渐进参加体育活动,不参加剧烈、接触式的体育活动。
4.课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在操场或公园等公共区域锻炼时,注意防护。合理作息,保证睡眠质量。(小学(幼儿园)平均每天10个小时,中学生平均每天8个小时,初三、高三平均每天不少于7个小时。)健康膳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结论
        从“复学第一课”出发,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卫生常识和防控知识,全体师生一起努力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如今,校门开启,春光正好。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安心,用餐放心,锻炼舒心就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的通知[Z].2020-04-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zdfz17036)“新时期青少年身体训练体系构建与实施”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