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价值分析及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朱华祥
[导读] 肢体语言是日常生活当中表达情绪的第一动作,也是抒发情感的方式之一
        摘要:肢体语言是日常生活当中表达情绪的第一动作,也是抒发情感的方式之一。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信息交流、教学知识信息传递的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即是教学信息传递与知识反馈的主要表现方式。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当中,合理恰到的引用肢体语言会对教学起到一个辅助补充的作用,并有利于打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价值;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肢体语言顾名思义是指表现肢体动作的语言,它通过人们某些肢体部位的运动来无声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表情。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有效发挥课堂语言的生动性、直观性、启发性、逻辑性,也可以激起学生对所学科目内容的兴趣,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淋漓尽致的体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将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本文在分析肢体语言的意义的同时,对于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展开了研究。
一、运用肢体语言的价值意义
        著名学家曾根据实验研究指出:%7的言词表达加%38的声音表达加%55的面部表情,可以体现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而这%55的面部表情就可通过肢体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对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课堂的氛围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开拓学生思维,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一些学习内容不能充分理解。这时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就可以有效改善这种问题。小学生与其他年级段的学生不同,如果只靠以往传统的声音教学,不但不会让小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很可能还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淡忘[1]。因此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首先可以转变学生的思维,由理论层面知识的感性思维转变为理性思维。其次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示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小学课堂上学习到一些意思相近,学生们不能够有效区分的词语时,老师就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把这些动词词语一一展示,同时可以引入其他几组相近词语继续运用肢体语言展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词语字里行间的理解,也为以后的词语区分、写作能力方面夯实基础。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自信心
        肢体语言所包含的动作非常丰富:眼神、语气、手势等。这些细微的动作可以传递出最真切的感情。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真诚的肯定、赞赏的拥抱等都是对学生鼓励的方式。课堂上活泼的语气、响亮的讲课声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温暖。因此,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营造欢乐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专注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及其活跃调皮的,很难整节课堂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方面,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有坚定的目标、足够的毅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抓住小学生的上课专注力,肢体语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认知新事物的关键阶段,无趣乏味的传统有声教学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肢体语言就可为传统有声教学起到关键辅助补充的作用,即实现“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的教学目标。

因此,肢体语言与传统有声语言教学双管齐下,可以将单调乏味的知识公式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生动地摄入新知识,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巧妙运用肢体语言为学生解答疑点问题
        小学年级阶段,由于思想心智还未发展成熟,总是对课文里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内容存在疑惑,理解不清。即便老师苦费心舌也还是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拿《爬山虎》这篇课文举例,其中在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细节时,有一些如:拉紧、贴、触等动词,这些动词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理解,体会不到爬山虎爬山时的具体形态。所以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来给学生呈现爬山虎爬的形态。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也会试着模仿老师的动作去体味爬山虎的形态,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会,可对课文当中晦涩难懂的文字有更清醒的认识,解答自身疑惑。因此,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可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
(二)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再拿《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文来说,其中有描述到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暗堡的情节,这段情节是课文中的高潮,也是学生们应当着重记忆,着重体会的片段。这一情节体现出了董存瑞为了胜利舍生赴死大无畏的精神气概。可是即使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也体味不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这就脱离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初衷。因此,这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情节模仿其中董存瑞炸暗堡时的神态语气,学生在老师的模仿引导下,再次反复朗诵课文,就能深刻体会到董存瑞的勇敢无畏精神,引发情感共鸣。
(三)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树立教学威严,维持课堂纪律
        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难免会有调皮爱玩的性格,这就对小学课堂的教学纪律维持发起了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利用强制严厉的话语进行制止维持的话,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如:嘘声、停止讲话、眼神凌厉等。或许可以给同学们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让课堂教学恢复应有的秩序,让同学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课堂之上。
(四)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解决晦涩难懂的数学题目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相对比较简单,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了解的更加清楚。例如:在认识厘米与米的单位长度时,课本上的长度不能直观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伸出自己的双手,并比划一个大拇指指甲的宽就是1厘米的长度,双臂张开就是一米的长度,利用肢体语言就可以巧妙将数学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见的现实[3]。学习东南西北方向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操场或者一些空旷的地方,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告诉他们这便是东的方向,再依次体会各个方向,从而能够对东南西北具体方向有了一个更清楚的感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肢体语言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运用肢体语言对语言教学进行补充辅助,可以在提升教学效率、维持教学纪律的同时,让学生们对于所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学校与教师要懂得结合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制定实用运用策略,通过肢体语言与教学语言有机的融合,最大程度的发挥肢体语言的功用,构建高效、生机、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20(10):119-120.
[2]庄永刚.肢体语言价值分析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20(04):64-65.
[3]刘志婷.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