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课堂中“三心”、“四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范宁
[导读] 中国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智力游戏,历史悠久,中国象棋进课堂,不但可以弘扬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智力游戏,历史悠久,中国象棋进课堂,不但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笔者在中国象棋课堂教学实践中,贯穿对学生进行“三心”、“四力”培养和磨砺,分享经验,形成本文。“三心”即专心、恒心和细心;“四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受挫力。
         关键词:中国象棋 “三心”“四力” 培养
一、 培养“专心”
        棋艺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的求索一样,是漫长而艰辛的。学棋不专心,不但学不到东西,还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学生注意力分散,开小差,老师也只能加以提醒。如何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教学中才是关键,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专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以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中国象棋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通性,从中国象棋的相关知识入手,从项羽刘邦楚河汉界说起,将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的一场战争抽象到棋盘上,模拟当年项羽与刘邦的博弈,谁是项羽谁成为刘邦,在棋盘上见分晓,对胜利的渴望融会贯通在故事的启示中,这是笔者在中国象棋教学中的切入点。望着讲台下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专心”的支点已经建成,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思路就会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
        每一堂课设置一个教学目标,使孩子们明确学习的方向,促使其专心致志。授课伊始,通过板书加口述,让学生知晓学习目标。如在教授“大刀弯心”时,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弃子杀法。首先提出在不弃子的情况下能否杀棋,再让学生体会弃子的妙处,而不是直接让他们知道答案,虽然过程比较长,但锻炼学生对棋局的专注力。下课前20分钟,再通过复盘,观察每位学生是否理解到位。未到位的,分析学生是不专心还是理解不到位。如果是前者,提醒修正学习态度;后者则加以讲解。
二、 培养“恒心”与“细心”
        (一)“恒心”的培养。恒心即持之以恒,是下棋需要的另一种心理品质。有的学生刚开始雄心勃勃,一段时间过去,就会失去耐性,虎头蛇尾。
         针对这种现象,先设置一些问题,同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孩子们去解决,解决掉的同时他们的恒心会收到鼓舞。每次课结束,布置些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下次课大家一起分享思考的结果。如,单车对单缺士,不仅仅是单车对单缺士,举一反三,还可以是:单车对单士、单车对双士等等,让学生们课后思考,下次课付诸棋盘,用实践来判断思考结果,没有对错,只有哪种方案最优,因此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思维,有助于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品质。
        (二)“细心”的培养。细心是重要的习惯。一步算错谬以千里,全盘皆输,这是棋类游戏常常出现的结果。如不少同学在对弈中不小心就被吃“瞎眼棋”,甚至每盘都出现这种情况;在关键比赛中,一个纰漏被对方抓住,大好形势急转直下,前功尽弃。这些都是缺乏细心所致。
         培养细心的思维方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培养细心的习惯。

一是落子前,三思而后行,多思考,每走一步要想到三步后的变化,可以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二是多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包括残局练习,对各种基本组合的融会贯通可提升棋艺,基本功扎实,变化就游刃有余;三是培养自控力,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都要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细心琢磨,养成沉稳的作风。
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
         棋盘上的博弈,注意、观察、记忆是获取对方战略走向信息的必需手段,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做出决定才能正确行棋,为胜利奠定基础。因此在象棋教学中,必须处处注重培养这些能力,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之一。
        (一)注意力的培养。一是重视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中国象棋感兴趣,就会希望尽快掌握各种布局、运子次序以及各种杀法,不会放弃每次学习的机会,而且学得特别专心,思维转得也快。二是树立榜样,以榜样的成绩说服其他的学生,重视注意力的控制。如许多注意力控制好的同学会非常专注,表现沉着,不受外界影响,关注棋盘上每一子的动向,丝毫没有分心的迹象,此类同学一般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成绩,他们就是榜样。
        (二)观察力的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是提高棋力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思考与动手联动,提高观察力;告诉学生仅凭感官获得的信息是零散片面的,需要开动脑筋,把看到、听到的每个细节、每个片段,每个场景综合,才能得到新的好方法,并用来指导行棋,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观察的好处。通过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到为什么弃了一颗马,反而很快就杀了对方的棋,从而提高观察力。
        (三)记忆力的培养。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一是开拓思路。一盘棋,走的方法很多,结局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印象就会深刻。如,让刚下完棋的同学复盘,看他能再现多少。刚开始可能只重现一部分,要求其能简单叙述出思路就好,随着复盘次数的增加,逐渐提高要求;二是重复记忆。在顺炮布局教学中,反复多次练习同一种走法,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教棋时,增加一些小插曲,提升学生兴趣。如:请学生上讲台讲述他的走法,提起讨论,分析利弊,同学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四是引导学生分析回忆自己输的或是赢的每一盘棋的关键棋,有助记忆力的磨砺和对弈水平的提高。
四、“受挫力”的培养
         受挫力指对“输赢”的担当,尤其是对“输”的担当。古语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失败的承担是一种坚强意志品质的体现。
         笔者通过观察、归纳法,观察孩子们对输赢的表现,经观察,发现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现不同,大致归纳为三类。一类对输赢看得很重,如果输的次数多,受挫感强,就会渐渐失去学棋的兴趣,最终选择放弃学习;第二类对输赢无所谓,输好赢好都不会影响到情绪,没有求胜心切的状态;第三类输了会默默地找原因,不明之处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设法找到输棋的关键,牢记于心,避免下次再输掉。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这三种表现,表达了对第三类孩子的欣赏,表扬这种处置“输”的精神态度,鼓励同学们,只要坚持此种做法,“赢”定会在等待着你的到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中国象棋进课堂,不但要传授象棋的布局杀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们“三心”和“四力”的培养。通过下棋培养“三心”、“四力”,不但促进学生棋力的进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促进孩子们综合品质的提升,对学生们的学业乃至将来的事业大有裨益。
本文系“小学生中国象棋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编号:2018C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