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诊·自编·自讲·自理 ——基于学生自编习题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优化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 袁华 敖小云
[导读] 高中信息技术自成为选考科目之一后,教学因此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自成为选考科目之一后,教学因此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教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本文以习题突破口,从自我诊断、自编习题、自主讲评、自主归纳整理等环节改变学生“学”的行为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摸索,重新构建学生“学”的内涵。
        【关键字】自编习题 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 优化
        
        一、引言
        随着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浙江省新高考把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作为 “7选3”选考科目之一,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再是要求学会上机软件操作, 而是把对软件的操作变成解决软件操作中的问题,算法部分也由调试代码转变成理解算法思维并能完善代码。学生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记住各种软件中有关的知识,运用已学的知识来灵活解决题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算法思维并解决算法问题。笔者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专题讲完,有的同学该识记的没记住,该理解并运用的却茫然无措,更别说算法思维了,很多东西都是掌握得似是而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以习题为突破口,采用了学生自主编制习题的教学方式来探讨学生学习的优化策略。
        二、学生自编习题背景下优化教学流程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听讲和阅读、利用声音图片等是比较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主动方式(教授他人、做中学、讨论等)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如何在习题教学中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笔者进行了相关尝试,探讨了自我诊断——自编习题——自主讲解——自主归纳整理的学生自主编制习题的教学方式,旨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新构建学生“学”的内涵。
        1.自我诊断
“自我诊断”指的是学生通过对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分析,诊断出已掌握部分,未掌握部分,接下来要提升的方法或途径。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开展自我诊断,先把考试说明印发给他们,让他们对照考试说明进行诊断。但由于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包含的知识较粗,学生不知道某些知识应该归类到哪一块,并且考试说明中没有说明什么情况是掌握了,这样就导致诊断无法实施。后来经过讨论分析,把考试内容条目化,把掌握程度要求也具体化,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就有可行性,自我诊断也就可以逐步实现。

        自我诊断表(样表)
学生的自我诊断表要求客观认真的填写,这样反馈回来的信息才有价值,教师才能对整个班级在这一模块的掌握程度有准确的了解。每个班级学生由于选课不同,学生的基础、课堂消化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也不同,导致不同班级间层次不同,不同班级的教学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上面专题中,所任教的学生反馈情况:其中1个文科班对考点1和4反馈不理解的较多,编程就更难理解,而理科班反映不会编程,但基本能看懂程序。针对文科班,后续开出公式推理课:让学生改变各种操作看保存后的结果,分析出哪些因素影响存储情况,然后根据存储量来推算相应的公式,经过这样的摸索,学生对图像、音频、视频存储量的计算有了实际的理解。而对于能看懂程序的理科班同学则要求他们自己模拟算法过程,逐步理解程序代码的含义,并把代码的意义在每行后面注释说明。学生从考试要求和自评两个维度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薄弱区域,而教师利用反馈情况定位教学,开展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机统一。
        2.自编习题
学生剖析了自己的薄弱环节,需要习题来巩固和加深理解。习题从哪里来?可以借助辅助的教学资料,但有很多内容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开展了学生自己编题活动。每个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犯错误的知识点出题,看看其他同学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根据他人错误出题,还可以改编题目考查其他的知识点,或者用不同的方法重写算法题目,并挖掘出题的知识点,并在题号前标注出题者。
最开始学生只是模仿出题,题干的描述有不少歧义,由于理解不同产生很多不同的结果,导致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例如:某同学的描述是“按钮从第1帧出现,对其第1帧执行 ‘清除关键帧’命令”;这描述有三种意思:可以在第1帧出现,后面没有;也可以在第1帧到最后1帧出现;还可以理解为在第1帧到其中的某1帧出现。经过讨论把题干修改为“可以为使‘按钮’图层内容从第1帧一直延续到第60帧,对其第1帧执行‘清除关键帧’命令”。
也有不少学生为了难倒其他的同学,出的题目都是没见过的冷僻操作,甚至不作要求的,导致不少学生在做题时无从下手。算法题中有少数同学没有考虑到有些知识点的特殊情况,导致才测试特殊数据时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但这些美丽的错误经历,让同学们在不断成长。为了让学生自编习题更好的为其他同学使用,经过生师讨论后,对学生的自编题提出几点要求:
(1)题干的描述要简洁、明确、规范,截图准确,不存在歧义。
(2)习题中用到素材、情景与实际操作相联系,重点挖掘操作中出现错误的素材或者要求解决问题的界面。
        (3)习题要根据《考试说明》要求,设计不同梯度的习题。在整个习题练习中要体现由易到难,以服务不同层次的同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收获。
(4)习题要利用不同素材,结合创设不同的情境,考查不同的角度,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
为了鼓励同学们出好题,把同学们自编的习题放到题库中,每个同学对自己使用过的习题进行投票,对有智慧的题送花,结合统计结果和学生做题情况评出自编题小能手和小专家。我们发现,这些小能手和小专家往往都是在这块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的同学,由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透彻,出来的题目也相对灵活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的解读也更有敏感性。
        做习题是为了巩固知识,但出习题却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开发的习题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3.自主讲评
会做题是水平,会出题是高层次,那如果会讲题呢?那就是更高的境界了。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知识和同学们分享,因此我们设计了自主讲评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
谁来讲,当然是会做的人来讲。讲什么,当然是有些问题大多数同学还存在困惑的地方。怎么讲,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过程。经过几次尝试后,这些会做的同学演示非常好,讲解也比较到位。但是问题又出现了,那些不会的同学并不能够听懂。究其原因,这些同学并没有很好的尝试,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理解是相对滞后的。
后来发现,会讲的同学越来越厉害,但其他的听众好像进步不是很大。这时我有一个大胆的尝试,能否让不会的同学来讲。不会怎么讲?就要想办法让他先会:一种方法是他先实践,再课堂上讲,并把他出现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分析;另一种是把班级同学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先实践讨论,然后由这些同学再来讲。一开始这些不会的同学还是很内敛,在小组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也慢慢开始了主讲之路。
我们发现,这些主讲的同学不再局限于习题中的知识,有些同学把知识在扩展,有的更是把以前的知识串起来,这样给其他同学很大的启发。
当看到主讲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自信在一步一步上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同学要求参与主讲活动。现在我们的主讲人不再局限于优秀的或者是基础薄弱的,而是自主报名,你想讲,你怎么讲,你怎样让其他同学满意,经过筛选后还均衡一下,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让学生主讲成为学生课堂中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主讲同学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和其他同学的反应,当其他同学听得有疑问时或有其他建议时,要让不同的学生来补充完整。当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学生没有考虑到时,教师要通过实践分析并告知学生正确的结论。
        4.自主归纳整理
学生在经历了自我诊断、自编习题、自主讲评之后,有些知识和能力会逐渐沉淀,并融会贯通,这时候就需要来个自主归纳,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更加完备圆融。归纳整理知识的方式有很多,我会要求学生在整理时参考自评表,并结合自己做题时遇到的各种情况,把某个模块的知识梳理成一张图或一个表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掌握的情况,不停梳理相应模块的知识体系图,并根据做题情况并标出重点考查知识、还未考查知识,这样学生会对整个知识模块有清晰的了解。例如:某个同学的Flash模块知识网络体系图: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同学不会整理,就简单的把同一模块的知识点堆积在一起。这时候,我们要引导他们模仿一些优秀的同学的做法,让他们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归纳整理方法。同学们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图后,能有效梳理各种知识点的细致考点,厘清各级知识的层级关系,达到知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框图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加强理解和复习。
        三、结语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学习可以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路老师各显神通的时候。学生从自我诊断到自编习题,这是一个将自己的知识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到深入了解的过程;再到自主讲评和自主归纳整理,这是一个突破和超越的过程。这既提升了他们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他们重新审视了对学习的认识,重构了“学”的内涵。这些活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践行者,教师的角色逐步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1
2. 学习金字塔理论.百度百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