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的现实诉求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强
[导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 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主旨思想,其教育先进理念是以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为出发点,恰好是当代家庭、学校与社会落实践行教育理论的“良药佳方”,更是当下国家教育部门倡导“研学实践”的指导思想,研学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春秋游或冬夏令营,学习和实践才是目的,旅行是“研”和“学”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研学实践;现实诉求;路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当下,研学实践正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所谓研学实践,即由各中小学依据当地地方特色、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小学的各类学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让学生“走出去”的形式,运用诸如“团体旅行”、“ 集中食宿”等的多种多样的方式,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在集体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今天,在国家和教育部门大力倡导之下,研学实践再次焕发荣光,更是彰显着新时期研学实践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探索“研学实践”的现实意义
        我们之所以重视研学实践,即是希望树立中小学生“游而学、学而思、思而进”的观念,更是对我们过往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形成的“课堂封闭圈”、“校园封闭圈”的突破,不断拓宽中小学教育的界限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引导新时期的孩子们挣脱校园和课堂的束缚,走向广阔的天地,在旅行中体验、合作、探究,从而更好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成长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一代。
二、探究“研学实践”的现实困境与诉求
        实际上,研学实践更重要的在“研学”二字上,旅行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上,不少家长甚至学校都容易产生误解,以为研学实践只是一种带孩子们出去玩的机会。在研学实践产品上,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通过招标会的方式,选取旅行社,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为竞标的旅行社打分,择优选用;另一种由旅行社设计开发各式研学路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家旅行社都推出了研学旅行路线。在某知名国旅,笔者发现,“孔孟故里暑期研学游”的报名人数非常多,一批只要20人,很多家长在排队等下一批。工作人员表示,类似路线很多,报名的孩子也非常多。在费用上,学校和旅行社发起的研学线路收费也不同。在学校中,一般5天的活动收费比较少,因为选择的地点较近,大约每人费用不到千元;而在旅行社报名,某历史名城两晚三天的研学旅行一人1280元,某自然风景名胜区五天四夜的研学游每人1980元起。据介绍,大多数路线走的都是文化风,了解历史,最好能体会古代文化,如穿汉服这样的活动,最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而在目前,研学旅行产品依托的多是旅行社。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少产品只游不学、重游轻学。此外,也有的旅游产品主题设置杂乱,通常涵盖儒学文化、水浒英雄、革命圣地等多个种类,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全部体验,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研学,孩子究竟能消化多少,实际上很难保证。很难实现研学旅行过程中知识的梳理和转化。

除此之外,研学旅行背后也有各种乱象,比如有的旅行社制定的路线杂乱无章;有的商家过度逐利、任意定价;师生比失衡,存在安全隐患,有的研学机构甚至一人带三十名学生;“假大空”、“走马观花”,只强调外在路线,忘记实质性的教育,违背了“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的初衷。
三、剖析“研学实践”行业现状
1、政府相关部门对研学实践的推进力度浅尝则止
        虽然,现在各地的研学政策看起来一片繁荣,但是,深究就会发现,大多研学实践政策仍停留在纸面上。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经验可循,不知道如何开展;另一方面,也许是“小吏不敢放粮”的权责担当。保有情怀的研学实践从业机构依然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2、市场格局固化,好产品难有话语权
        古人说“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在很多区域,学校这块大蛋糕已经被一些“稳定”的研学实践机构稳定的服务着,新的从业者即使有真正的研学实践产品与服务,也很难进入。研学进校园,和传统的讲座式课程式教学方法不一样,我们不能把景点搬进来,但是我们可以把产品搬进来,把实验搬进来,把实践模型搬进来。通过具体的产品,去拆分产品组成,通过具体的零部件,去引出产品的供应链,并且根据产品的属性,去教导学生的市场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供应体系、产业格局和生态模型。
四、结束语
        当前,研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研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也有了许多的感悟。虽然研学教育真正的推出的时间并不久,如果从教育部发文开始算起,满打满算的也就3年多一些,但是随着政策导向、资本助推、家庭重视等全民推动,研学教育迭代的速度不亚于互联网的更新速度,短短的三年间,已经从1.0的初级研学模式进阶到3.0的应用模式,而3.0的版本才能够真正的融合进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在不同的阶段赋予不同的研学灵魂,而所有的内容都是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围绕着学习这个主题,围绕着应用这个主心骨,让学生能够在研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去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成。之所以要大力推广研学实践活动,除了国家政策的推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就是跟进时代融进社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好地和社会和实践相结合,真正的做到和社会同步。我们的祖国作为新兴的工业和服务业大国,在最近的三四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产业直接从农业1.0进入到工业2.0进入到互联3.0进入到移动4.0,很快的我们也将进入到物联5.0的时代。这几年国家也一直在推动智能制造4.0和中国制造2050的国家战略,让我们的人们生活和社会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越。而作为当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去接触去了解去学习去实践我们最新的社会智慧的结晶,研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生物医疗教育等等相关课程,也可以初步的去以家长为核心进行短程的研学课程开发,但是无论做什么,都是要找好方向做好课程学好内功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和学校做好良性的互动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才能够更好的学好知识回报我们的祖国。针对研学实践活动,我们不再是简单的走马看花,而是要真正的围绕一个学科一个产品一个现象去学会和应用。在接下来的研学实践中,更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思维,创意创新创造,才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跟着社会的步伐,一起成长,一起前进。

参考资料:
1陈晓芬;;研学实践:别开生面的生活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2刘磊;;基于研学实践的邯郸张家楼古村落开发与保护[J];山西建筑;2017年3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