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与转化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丽彩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孩子各项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成绩已不再是最为看重的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孩子各项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成绩已不再是最为看重的了。同时,教师越发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因为只有后进生与优等生共同进步,都在努力学习,才能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德育教学越来越流行,为了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多角度引导他们。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心理特征
        引言:在义务教育的背景下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很多教师、家长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哪个班级都有很多后进生,为了让班级整体水平都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关注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在学习方面上发生的变化。其中,教师需要同步渗透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后进生心理特点研究
    (一)应对与逃避心理
        每个班级都有优等生与后进生,后进生往往扮演者每个班级中排尾兵的角色,他们受到的关注少之又少,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重视。后进生在这种情况下,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的内心十分焦躁,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学习以及生活带来的挑战,长期使他们变得压抑、焦虑,他们开始变得胆小敏感,对任何事情都抱有逃避的心态,他们放弃了学习。常见的表现有:后进生见到教师会绕道,会将成绩单进行改编,将假的成绩单提供给家长查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家长的责罚,他们在考试中常常出现考试作弊以及抄袭的现象,他们拥有较强的心理应对能力,而且他们的反抗心理很严重[1]。
        (二)自尊心与自卑感较强
        从每个后进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明显地发现后进生的性格十分内向,但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自尊心。每当教师或者家长向后进生提出具有批判性的语言时,他们往往会出现运用粗鲁的语言以及行为进行反抗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他人的挑衅以及践踏。与此同时,后进生不仅在学习方面,在生活各个方面也较散漫、落后,这与他们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关注较少有关。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状况影响下,后进生会拥有较强的自卑感,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是多余的人、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会是后进生觉得自己比常人更低一等,认为周边的人都看不起自己、对自己都存在着敌意,这就导致后进生与周围的学生无法进行和谐的相处。
        (三)逆反与疑惧心理
        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你关上一扇门,它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尽管大部分后进生在成绩品行以及生活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却有着比常人更强的能力,他们会将自己精力放在观察周围的人以及事物上,他们会更加的关注自己的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同学的所作所为,他们拥有较强的疑惑心理。后进生往往他们的感知与他们的行为是相反的,他们明明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却做着与对方需要相反的事物,这就充分体现了后进生逆反的心理。
        二、转化后进生的具体路径
        (一)做好沟通与情感交流工作
        后进生之所以会放纵自己,让自己与正常人不同,让自己表现出与众不同,这是因为后进生受到的关注较少。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本身就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在心理以及生理上处于敏感时期,需要获得他人的特殊关注以及爱护[2]。

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家长与教师要随时做好对后进生关怀以及引导等工作。通过有效的情感交流帮助后进生克服恐惧心理,改正后进生的逆反心理,让后进生也能够逐步地进入正常的生活以及正常的学习中。针对后进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各种问题,教师与家长应主动去询问后进生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后进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够通过沟通与交流了解后进生遇到的问题,才能够针对后进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以及指导,才能让后进生的心扉得以敞开,帮助后进生回归正常轨道。
        (二)注重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他们并非表现得那么毫无用武之地,很可能他们在学习以及行为中都存在着闪光点,只是没有被发现出来而已。在教育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后进生相应的肯定以及鼓励。虽然后进生在思想以及行为上会给教师以及周边同学带来一种后进生不上进、不思进取的感觉。但是,教师一定要充分相信后进生也有其闪光点,只是后进生的闪光点被隐藏起来了。后进生的闪光点需要教师仔细的寻找,不断地鼓励以及引导才能够将后进生引导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在逐步发展中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3]。
        (三)细心的教育
        后进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挑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因为后进生的不争气、不上进感到失望,容易放弃他们,让他们自由发展,这就会出现后进生很难有进步的现象。基于此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保持耐心,要给予后进生十足的耐心以及关心,要正确的分析以及了解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并选择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对后进生进行教学。在目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后进生细心的教育,充分了解后进生在学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针对后进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以及鼓励。当后进生情绪激动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后进生心理的特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给学生渗透德育教学,教师可以增加课内活动,通过活动去观察后进生的表现、心理特征,从而不断提高后进生以及优等生的德育素养。其中,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4]。
        结束语:
        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帮助后进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是素质教育开展下的必然要求在实际的转化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正确判断,后进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后进生所处的心理特征,一定要深刻分析,后进生产生着现状的主要原因,及时做好后进生,情感交流以及相应的教育工作,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后进生在各方面的闪光点帮助后进生解决心理问题以及生活问题,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后进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并让后进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这才有助于完成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海霞. 农村小学后进班班级管理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刘敏. 小学数学学困生创伤记忆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姜秀娟. 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43+51.

[4]张青惠. 浅谈小学后进生的转化[J]. 学周刊,2017(14):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