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体育教育不但对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重要性
在新的课程教学要求下,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在这一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更好发展。
1通过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对于中学阶段学生来说,他们的活动主要是玩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教学元素,将多种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创设出更轻松快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当中,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不能够替代学生的学,学生才是体育课堂的真正主人。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意识。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并鼓励让学生都能够充满热情,快乐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里以《跳山羊教学》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尝试,然后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讨论交流,让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在旁边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引导,最终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学生更愿意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合作交流。在不断地尝试当中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所使用的器材贴上一些比较卡通有趣的图片,不停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始终保持。根据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学生学得轻松自在,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的乐趣,从而有效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让学生能够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2树立“全民运动”“终身运动”的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本上是想要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与改革,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思想上入手。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对于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充分发挥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体育教师思想上的转变是改变现阶段体育教学现状的重要基础,在国家所提倡的“全民体育”“终身运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改变以往以运动技巧与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正确运动习惯以及良好运动意识。例如:在《篮球运动》的准备活动的教学活动当中,以往教师对于准备活动的教学当中,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教学方式等都停留在表面,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准备活动也不够重视。所以教师首先应当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在备课环节针对《准备活动》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升华阶段。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准备活动的活动要领与方式方法,当学生充分地掌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而到下一阶段,以此类推。通过分阶段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与技巧,还能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准备活动的看法,从思想上重视《准备活动》,为之后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3科学合理的设计课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现状来看,依然有一部分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这样的理论教学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产生厌烦情绪。与此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中学在课程安排上更为偏重文化课程的教学,因此导致体育课程的比重较低,学生由于外界造成的压力,使得自身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中学应当科学的设计各个课程的课时与比重,使文化课程与体育课程能够得到一定的平衡,从而充分地发挥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这样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发展较为欠缺的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要求,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适合的难度进行练习,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及时的引导适当的鼓励,并给予学生足够的保护。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功体验相互促进,让每位学生对体育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
4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足球》一课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运动技巧、运动方式以及运动过程中各种运动损伤的“前因后果”,利用多媒体的声、色、音等优势,形象生动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举办“虚拟足球比赛”,利用体感游戏、VR技术等,将学生分为两个对抗小组,通过体感游戏的方式进行足球比赛,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足球知识与运动技巧。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便可以将运动的场地设置在足球场上,通过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使学生能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当中。
5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中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其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中学阶段的女生因为生理与心理的原因,使得其对于对抗性较强,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没有兴趣,如篮球、短跑等体育运动,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引导女生开展健美操、羽毛球等运动,不仅能够满足于女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锻炼女生的身体素质。而对于中学阶段的男生而言,由于其针对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自身精力旺盛喜欢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但是却忽视了运动伤害的预防,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正确运动方式与运动技巧、运动损伤的预防上,确保男生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
6结语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教育才能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身体素质,为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做好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准备。中学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教学的诸多问题时,要“抽丝剥茧”分析深层原因,并灵活提出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中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儒暖.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家长(下半月),2018,(8).
[2]侯云.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