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 韩会雅
[导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其认知过程会受自身情感影响,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其认知过程会受自身情感影响,因此,教师可积极开展趣味教学,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教学为他们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放松紧绷的神经,以愉悦的心情欣赏和学习音乐作品,从而让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正确认识趣味教学的重要作用,将其积极应用于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
        1引言
        趣味教学已成为当代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一个不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时代的推动下趣味教学已成大势。趣味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涉及各个方面。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趣味教学概述
        所谓的趣味教学,即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心理情绪,致力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与学习兴趣提高,在接受教师启发与引导之下实现寓教于乐与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乐趣,并在学习期间增强自我创造能力,与个人求知欲满足。在趣味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培养、学科知识增长,而且可使其在学习期间对个人感情与情绪加以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发展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近年来,应试教育是教育与人才选拔的主要方法,但始终强调表面成绩必然会与社会发展需求背离,严重的还会制约社会的进步。为此,现代社会更需要综合发展的新型教育理论与模式。将趣味教学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悦的环境中更热爱音乐学习。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方法,可以使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以全面提升。所以说,将趣味教学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3.1视频导入,奇趣无穷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天生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在学习新课时一时间往往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新课学习兴趣。为解决该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可采取视频导入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例如,教授歌曲《土拨鼠》时,为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音乐教师提前上网搜索与土拨鼠相关视频,并下载剪辑,最终形成一个长达两分多钟的视频。新课导入阶段,音乐教师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土拨鼠的形态及生活习性。看到视频中土拨鼠可爱的样子,同学们纷纷目不转睛。一段简短的小视频播放完毕后,同学们似乎仍久久流连其中。音乐教师微笑说道:“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土拨鼠很可爱啊?”“是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大声答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名字也叫《土拨鼠》,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学习,看看歌曲《土拨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音乐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同学们产生了浓烈的新歌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采用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无疑是一种可行、有效方式。因此,建议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之前应科学设计制作新课导入视频,让视频导入营造快乐教学氛围,让音乐教学奇趣无穷。
        3.2构建情境式游戏,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充分发挥趣味教学优势,应立足实际情况设计游戏活动,充分契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较大,学生会滋生抵触情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将失去音乐学习兴趣。故此,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趣味性活动,从课堂朝着户外进行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保持高度学习积极性。比如,构建情境式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不断发展。

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原本晦涩难懂、抽象的音乐变得生动化、简单化。开展与所学音乐内容场景符合的游戏,能让小学生快速理解音乐内涵,感悟其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举例说明,在学习《红眼睛,绿眼睛》这首歌曲时,音乐教师就可以设定一个场景,挑选几名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当警察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再设置一个简易的红绿灯,让几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过红绿灯,如果这几名学生全部在绿灯的时候通过马路,就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交通规则,但是,如果有学生在不恰当的时间通过马路,那么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就由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播放,以此给学生一个警告。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们都明白了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这时候,教师再引入所学歌曲,小学生们就能很快明白“红眼睛”“绿眼睛”的含义,且在以后的日子时刻记着要遵守交通规则,音乐教师在教会学生歌曲的同时,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教师在讲解其它歌曲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中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歌曲内涵。
        3.3音乐美术结合,强化音乐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学科联合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这种创新的方式,能有效提升音乐学习质量,也能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综合理解。如教师可通过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美术作品的欣赏,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加深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同时,两个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也能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强化对美术学习的认识,使得音乐课堂不再乏味,学科知识得到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少先队员采茶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教师可选择将音乐和美术相结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歌词,即“茶树青青绿叶娇,我们和茶树一般高,迎着朝霞采茶来……”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歌词的认识,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掌握音乐知识。这种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美术学习的素材,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之外,还可以将音乐和舞蹈、历史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学生感受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3.4通过音乐+舞蹈表演,打造趣味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天性就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活泼好动且非常喜欢玩耍,音乐教学也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因此,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舞蹈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动起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进而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如在学习《健康歌》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带领并组织学生们一边唱一边随着节奏律动,让学生能够在律动的过程中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发挥音乐教学的带动性作用,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意识到趣味教学的优势和意义,并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采取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音乐+舞蹈教学等趣味性的措施来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在提升学生们课堂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翟均俶.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13):221+226.
        [2]柳小芳.增强音乐趣味,培养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19,16(5):113,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