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提高阅读能力。据目前调查统计,在小学语文考试测验中,学生们最容易丢分的就是阅读理解题。基于此,文章将主要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一味关注分数,没有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被放在了知识讲解方面,这样很容易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负面影响,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也无法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二)视野不够开阔
影响学生阅读视野的主要因素是阅读量偏少,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过于随意,甚至于将课外阅读看做是浪费时间,阻碍乃至禁止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小学生本身掌握的汉字有限,在课外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僻字或者无法理解的次预约,需要教师或者家长提供帮助,而实际情况则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难度,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低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打好阅读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想要培养好阅读能力,就得从打好阅读基础开始。小学的学习教育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不会让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像是在雾里看花一样。而打好阅读基础就得循序渐进。首先,从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开始,教师得向学生仔细讲解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可以使用该标点符号的条件。要是想要讲解的过程不枯燥乏味的话,教师们可以给学生说几个因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而出现的种种笑话,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可以向学生们讲解句子的结构和种类和各种修辞手法,讲解“三素句”和“五素句”的相关知识。再到每一篇文章的类别和区别,例如小说的四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是没有固定的行文结构等等。要是想要让学生们的阅读基础更加扎实的话,就得重视现在新课标安排的写话训练版块,给学生安排每周固定的阅读理解题目,让他们按时完成。只要打好了学生们的阅读基础,他们就不会对一篇阅读理解无从下手,因为在他们眼中一篇文章已经变成了一个有迹可寻,这像庖丁解牛一样,目无全牛。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本身作为一种认知层面的心理倾向,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阅读对象的兴趣会直接决定其阅读的质量和水平,更关系着阅读活动顺顺利实施,基于此,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导向,强化教学环节设计,营造出良好的课堂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使得其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于阅读内容的独特见解。考虑小学生本身年龄小,思维活跃,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故事、游戏等,以此来提升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阅读方法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动静结合为例,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的“动”指朗读,也是培養学生语感的最佳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语境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有助于语感的积累;“静”指无声阅读,要求一定的阅读速度。而从长远层面分析,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将动态阅读和静态阅读结合在一起,在不同语境中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对于一些具备强烈抒情性的语言,应该以朗读为主;对于叙事性语言,则应该以默读为主;想要欣赏记忆可以采用朗读,想要理解文章内涵则可以采用无声阅读……另外,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关注阅读的三个阶段:正确阅读、流畅阅读和情感阅读,将动静结合有效的落实到阅读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和思想情感,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重视起来,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目,使学生明白哪些书籍应该细读,哪些书籍可以略读,以及如何将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保证阅读效果。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感受语言美和文字美,探索文章的意境美,依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将阅读作为载体,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对其内心世界进行丰富。小学教材中收录的所有文章都经过了反复筛选,内容和形式完善,语言和意境优美,对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而在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将教材文章作为参考,同时考虑精读和泛读的需求,重要作品以精读为主,泛读则作为精读的补充。事实上,想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泛读必不可少,而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个性。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做好教学设计,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9,(36):144.
[2]夏莉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604.
[3]陈晓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存阅刊,2018,(24):136.
[4]尹红梅,张方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8,(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