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近年来,随着课改的进行,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教师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基础。虽然在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突破,但是使学生丧失了对于语文的兴趣,从而使课堂的效率降低了。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人教版
引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核心基础学科,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升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实现语文的高效教学。
一、深挖教材,优化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的教学基础,要求教师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一个由深到浅的知识导入过程与知识体系。目前,很多的教材都配有教师用书,书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备课,所以直接用其中的内容作为课堂内容。但是由于教师用书中的内容不具有个性化特征,本质上是对于学生思维的一种限制。另外,由于教师照本宣科,一直按照教师用书的内容进行授课,久而久之使课堂失去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虽然对于一堂课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上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学效率最好的保障。教师在课堂前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将本堂课将会涉及到的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衔接,让学生在对比和温习中进步。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将资源有效整合,并且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一个完善可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绝句》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全诗,还应理解诗中的“窗含”、“万里船”等意象和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由于诗的整体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诗中的具体意思。教师可在课前从多个层面做准备,采用具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图片、视频等。在深挖教材、撰写教案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评的内在一致性,即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以及课后评估的过程中是否都是围绕课程的核心进行。但是由于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不具有预见性,所以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模糊设置。所以在三者的一致性问题上很难得到保证,但教师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运用这一点。
二、广泛联系,丰富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主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所以课堂的延伸性十分重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学生接触也最多。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课文解读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教学,而不只是狭义上的阅读材料的教学。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广泛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对阅读同类型的文章,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这样的广泛联系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丰富。对于课文内容的广泛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同一作者的文章。在开始对一篇课文进行精讲前,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产生学习兴趣,教师都会对课文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进行相关介绍。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或者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加深学生对于作者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完《猫》之后,让学生阅读《养花》、《趵突泉》等老舍的其他作品。第二,同一类型文章。通常,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同一个主题,在学习完这个主题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同类型的文章,或者用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两篇神话之后,可以让学生阅读《精卫填海》、《炎黄之战》、《仓颉造字》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神话故事魅力。
三、及时反思,创新教学方法
及时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不断改进讲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最好办法。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具有必要性。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交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的方向性及正确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也没有一个评定者,所以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定价,不断反思,提升教学效率。另外,由于教学计划具有提前性,很多环节和内容不能够提前预见,所以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及时反思,调节课堂进度与教学计划。例如在课堂中教师突然发现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每一个学生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之间的思想不断碰撞,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种自我能力水平的提升,通过对于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完整回顾和冷静分析,总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现的原因,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内容是多方面的,如课堂的精彩部分、学生的独到见解、课堂失控部分等。对于教学的精彩部分,教师应善于捕捉,同时分析成功的原因,总结经验。学生的独到见解对于教师的思维界限有很强的冲击力,教师应该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知识库和案例库的扩充。课堂失控的部分是需要重点反思的,反思课堂失控的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策略,对于之后处理同一类型问题有所帮助。
四、结语
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尽量减少客观因素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还应该不断反思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筛选学生能够接受的部分,优化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广泛联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35):216.
[2]胥远维.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 科学中国人, 2015(6X期):277-.
[3]孙燕.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 北方文学, 2018, 000(009):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