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王桂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当前学生知识的实际需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当前学生知识的实际需求,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思五方面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求知兴趣、思想价值、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培养好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授课中慢慢积累,在实践中慢慢应用才能不断学习起来的。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教师慢慢安排,培养好学生基础后在发展等,而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的基础,在小学培养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最佳的时期,在小学生的思维方面都处于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无疑是启迪一生的文化核心素养。
        1 提高学生求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充分备课,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2 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小学阶段应具备一定的阅读量,通过阅读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文学读物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视野,积累好词佳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坚持写阅读笔记,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阅读之后多与同学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对经典词句、优美片段的背诵,能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积累优秀词句,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
        3 注重氛围营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利于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滋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教学等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渗透。
        3.1 利用校园文化进行环境熏陶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报栏、电子宣传屏幕等积极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文化长廊建设“我读书我快乐”、“我爱校园”、“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展”、“古典诗词”等板块;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宣传身边好人好事,身边榜样等;创办《雏鹰》校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3.2 利用班级文化进行环境熏陶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自带图书创设班级图书角,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课余时间大家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3.3 重视课堂拓展
        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方便学生阅读。比如教完《村居》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学完《静夜思》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怀乡思亲的诗……
        通过系列活动开展,学生逐步形成了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4 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反思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教师一个思考的过程,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结论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见解。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方面的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争取下一次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不断的培养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举例列出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而后作答。
        3.5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培育良好的语文情怀不外乎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培育。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约束在课内的知识学习,还要专注于课外知识的储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在练就学生读的能力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表达,学生在读的同时,被文章的情感所感染,从而更好的去表达其文章内在的情感,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感情丰富的课外书给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利用好自身的课余时间去阅读,感受阅读的深度与宽度,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4 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积累丰富的语言基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优秀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懂得感受美、欣赏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草原》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人民浓郁的风俗民情。通过欣赏草原美景,让我们的学生对草原蓝蓝的天,清清的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有真切的感悟。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目的是让学生领略大草原的美丽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总之,要创造性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思想价值、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等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富有智慧和灵性,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A5):69.
        [2]杨杰.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7(7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