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也常有开小差之举。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以理论为指导,以经验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技巧,设计趣味的课堂互动,将教材的内容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寓教于乐,让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更勇敢开拓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引言: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学生应该在小学这个时期通过各科内容的学习培养起基础性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深入学习起到奠基作用。诗词杂文、寓言哲理、科学小品、新闻报道等,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各具特色的古今中外文体为学生推开文学的大门,让学生一步步踏入语文的园地。在教学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探索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有效教学,让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这两项活动更有效率。在古代,老师教导学生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一再朗读,古人的教学理念就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很多不懂句读甚至连句子都不会读的人,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磕磕绊绊的朗读当中,花费数年学习去弄懂高深的书籍,这显然是没有效率的。现如今,教育界越发注重起教学效率这一方面,注重教学如何才能更有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收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注重效率,更注重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跟随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课程活动,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训练,是否学到课程知识,是否达到学习要求,能否举一反三进行深入思考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关注重点。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不是照本宣科完成任务,而是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内容,能够学有所成,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要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根据教师一堂课讲授了多少知识,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来计算,而是要根据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在一节课当中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了多长时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程度是否提升等多项以学生为主体的参考标准,同时也要兼顾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安排合理性,注重对课程时间的有效利用。
小学生是教师教学和培养的对象,所以教师一切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都应当参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来设计,更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偏好,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当中,吸收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开动脑筋,探索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寻找更合适学生特点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获得学习自主性。
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1.研读教材,把握教学方向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文本资源和参考依据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国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指引,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是考试命题的根据,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充分研读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教材要求和选题体会国家对学生语文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要求,设计更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向,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精力充沛但定力不足,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或开小差,课堂学习效率不好。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通过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授《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故事发生的背景重现在课堂之上,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一起通过模拟角色的方式参与课文的学习当中来。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使本来对语文课文内容和主旨生涩的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在角色分析和扮演中体会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感受,人只有勇敢尝试才能发现事物真相”这一文章主旨。
3.运用技术,多方位课程教学
目前,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帮助学生扩展课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对比与联系更好的巩固学习成果。比如在讲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堂课时,可以用投影仪投放西湖六月的美景,莲叶田田,莲花朵朵,结合西湖风景照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美景的赞叹与热爱之情。也可以欣赏四季西湖景色的变化,春有柳浪闻莺,冬有断桥残雪,从而于诗中“不与四时同”的缤纷六月西湖风光进行比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4.互动评价,巩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应当通过检验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判断。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应当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对这一部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学习语文,对于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要不吝夸奖,对于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采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开导与引导,如此才能更好的巩固教学成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有效性是关乎学生学习效果与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采用实践策略,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爱上语文,让学生在充实的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桂川.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尝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140-141.
[2]王虎基.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J].名师在线,2020(16):69-70.
[3]黄慧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74-75.
[4]石雄.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