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于钰 夏茹楠
[导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以及实际研究。提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整个中学阅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被称为“21世纪的全球思维工具”。可视化的想法并以图形样式显示思维过程的整体情况。思维导图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协同作用,并利用学习和记忆规律,通过允许学生形成各种想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在读书教育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通过联想和强调来解决记忆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爱上阅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咀嚼和消化该作品,以思考和研究作品的内容,从而扩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完成整体理解,绘图,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主题以及比较名著之间的阅读。
        1 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1.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图表中表达的各种思想。发散性中心向外围扩散,并从中心点的关联过程开始。大脑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并产生想法,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达。
        1.2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是什么?贯穿本书的“集成”既包含结构的完整性,也包含内容的全面性。 “本”是指具有独立书籍和相关内容的一组书籍。 “阅读”整本书具有多种阅读方法,例如密集阅读,简单浏览。整个中学语文的阅读活动都反映在教育部的教科书中,即“名著读物”。全书阅读和经典书籍指南是相互之间紧密关联的关系。换句话说,全书阅读包括经典书指南,推荐书应该是全书,但是全书阅读并不一定限于经典书指南,不同文学流派具有不同的经典作品。
        2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2.1师生以及学校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对整本书的阅读需求很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整本书的阅读课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周的课程表只有一节阅读课。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简短地报告阅读的内容,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其余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学校很少进行阅读或分享等活动。与考试相比,老师清楚地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当需要复习和准备考试时,阅读课将转移到汉语或数学等主要科目或直接与之相关的学科上去,阅读课将成为汉语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子课程。他们可能在上课时随机阅读几页,甚至下课后也将其抛之脑后。老师没有为如何阅读整本书提供明确的指导,也没有评估学生阅读效果的指标。确实,整本书的阅读教育状况在考试的教育体系中令人尴尬而无能为力。 
        2.2 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强     
        由于传统的考试驱动的教育思想根植于人们的思想,因此分数仍然是教师,学生和父母关注的焦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考试的内容上,大多数学生阅读整本书以获得洞察力,洞察力并在没有获得知识的情况下发现世界,但是在考试中得分很高。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实用阅读理念会对阅读整本书产生负面影响。阅读整本书时,学生倾向于阅读书籍,并根据测试内容跳过未测试的内容。缺少杰作的优美文字,故事的变形以及人物的曲解。这导致学生组织情节,分析文本,以及部分地理解整本书,阅读失去其原始功能,并成为一种测试工具。这是汉语教育的悲伤。
        2.3 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中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间分散,时间计划安排不好。由于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很大,因此阅读整本书通常被用作学习后放松和休息的一种方式。如果您无法完成作业,则您将没有时间阅读整本书,因此您将无法每天阅读整本书,并且不能保证阅读的一致性。另外,即使由于学术负担每天要花时间阅读,每天花费的时间也非常有限,通常不超过20分钟。因此,除了寒假和暑假外,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坐着看整本书。另外,中学生没有计划读书,甚至有些人也不打算读书。一些学生经常依靠父母指导阅读,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并不高。整本书有许多中外经典,杰作的内容通常很长,并且当阅读时间如此分散时,完成杰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很难确保阅读质量。而且,由于大脑的遗忘,学生可以轻松地阅读读者的后背而忘却它。在表面上阅读了整本书之后就真的什么也记不清了。因此,制定计划阅读整本书并设置每天的阅读时间非常重要[1]。
         2.4 阅读方法缺乏有效地指导
        20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需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逐渐学习强化阅读,隐藏和探索。”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小说时,您可以结合使用精读和略读,并且需要多注重重要的故事情节。对于某些环境描述,可以快速跳过阅读。在阅读诗歌时,我们必须体验诗的音韵美和意境,并学会培养语言意识。还有一些阅读方法,例如递归批注,摘录和记笔记等。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向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即使有些学生知道某些阅读方法,但在没有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很难将阅读方法应用于实际阅读。因此,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集中阅读书籍,或者跳过难以理解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取和记笔记,这会使学生容易忘记书的内容。
        2.5 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仅对阅读整本书具有一般性建议,并且由于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没有教学整本教科书的规则,评估整本书的阅读也很困难。教师经常使用摘录或阅读后方法来让学生分享阅读结果。老师通常无法确定学生完成一本书所需的时间,阅读效果,感受和经历。

老师无法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因为他们对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的有效性没有反馈。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量,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方面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那么学生就可以制定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有效地阅读整本书。
        3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优势
        3.1 有助于把握整体内容
        读完一本书后,它常常会回味到这本书的变形和特征,这是一次难忘的相遇,但是对整个内容的印象并不多,但是可以找到当前的封面,作者简介,序言和目录。您可以通过封面了解本书的主题,可以通过作者的介绍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可以通过序言来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还可以通过目录来了解整本书的轮廓。因此,教师在阅读整本书后,可以引导学生在作者的介绍,创作背景,主角,重要事件等方面画出思维导图,并组织全部内容以掌握整本书的内容。将来,当您记住本书的主要内容时,您只要看一下思维导图并一目了然。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第一部浪漫小说。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前往西天拜服求经的故事。您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作者的个人资料,主角,重要事件和结尾进行排序。了解作家吴承恩的成长经历将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通过介绍人物,他们阐明了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悟空的聪明,八戒的严厉态度,沙僧的安宁与团结以及唐僧的热情都在纸面上。介绍重要事件和结局将有助于您弄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添加了个人化的图案,以反映他们对主题的和理解。
        3.2 有助于梳理情节脉络
        情节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之一,它是发展一系列生活事件的过程,这些事件表达了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故事情节,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分析小说的结构并从各个角度塑造人物。小说通常包含许多人物和许多事件,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使读者容易混淆。使用思维导图绘制情节图时,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小说的情节也易于掌握。《骆驼祥子》讲述的是祥子的生活经历,他是一个年轻而有力的人力车司机,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最终了沉沦于反殖民和反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悲惨命运。阅读《骆驼祥子》后,学生们利用湘子的浮雕作为绘制思维导图的线索,并迅速描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祥子的遭遇证明,反殖民,反封建时代的工人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是不可能的。黑暗和腐败的社会现实是祥子悲惨命运的基础。这种思维导图将整部小说的主角和情节组织在一起,并将许多人物和复杂的故事情节合并为一个二维的图,使学生可以轻松进行人物事件的控制和工作研究。
        3.3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形象代表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中产生的,以反映时代的烙印。古典文学作品通常会产生诸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之类的经典人物。你必须站起来战斗。这个经典人物就像一颗星星,在文学世界中总是在夜空中闪烁。小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角色,在分析角色的性格时,必须将角色的情节进行组合。例如,当阅读杰作《三国演义》时,学生可能会被引导穿过情节来描绘曹操的特征。曹操是一个有才能,易冲动和有才干的人。曹操的最大优势在于他的领导能力,才华横溢,能够与他人相处和行动,这也是他个性的主要特征。曹操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狡猾和背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学生可以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并融入他们的思想。当前学生的人格分析超出了外观和本质的范围[2]。
        4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根据文章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在为学生分配阅读作业时,老师会预先分析文章的主题,内容,中心思想和特定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阐明思想并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教他们绘画之后,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例如,当学习《背影》时,老师在A4纸的中间画一个圆圈,写出所读文章的名称,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圆圈上画一些小圆圈,并画出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每个可以进行文章背景写作等内容。这个特定的任务演示将帮助教师了解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此外,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绘画方式,他们必须自己先尝试,才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不同观念。
        4.2 突出文章重点和结构,细化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老师应帮助学生完善文字,突出文章的主题并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例如,当阅读《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围绕策略构建思维导图,评估策略等关键字母,然后通过添加相关内容对其进行细分。 
        4.3 完善思维导图,整体把握阅读的内涵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改进后,老师指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文章的整体背景和结构,以安排和完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章是,教师需要思考杨智的衣着,改变行程,仔细购买葡萄酒,并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吴勇的知识,早期伏击和巧妙的药物,以帮助学生理出清晰的阅读思路及其学习的角色关系。但是,思维导图需要专注于关键研究问题,建立关键人物图像,然后使用分支来表达人物,情节,并将更多相关信息与发散结构集成在一起[3]。
        5 结语
        总体而言,通过对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培养多样化的思维,建立清晰的阅读系统并提高他们的阅读信心。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并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灏江. 新课标为何强调“整本书阅读”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 年,第 29 期/B(10):35-39
[2]韩璐.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高汉武.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