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燕坤仙
[导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听、说、写等其他能力都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要点,掌握课文中的感情、寓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因此,教师应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大重点,从起点着手引领学生的阅读道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传授优质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可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夯实基础。读,可以说是语文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提升,就可以去读更多的书籍,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学习就是依靠理解和表达,如果语文学习的目的是沟通和语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以及运用方法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来,许多小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填充”阅读知识,其阅读能力低下,没有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展现自我的个性思维,长此以往,显然会桎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若想在一定的教学时期内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众多阅读文本之中不乏有美文佳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这些美文佳篇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审美能力也会在不自觉中得以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水平。这些影响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去发现,但一旦其形成了“质的飞跃”,其所带来的魅力也会终将绽放,促使学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很多家长认为阅读就是看课外书,是对主要科目学习没有太大作用的一种表现,不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看书环境,甚至有些家长还会阻碍学生看一些课外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来实现双向沟通,告诉家长阅读的重要性。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够广,很多教师只会对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分析。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那么学生就无法拥有更多的阅读空间,学生也不会对阅读感兴趣。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阅读上出现方法不当的情况,那么就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阅读。所以,教师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为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读本。如,《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新编》等趣味性高的读本,这会让学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语文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就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的阅读费时费力,那么相对来说,他的学习效率就低下,会影响语文课程中其他内容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非常重要。比如,可以选择片段精读,全篇略读,可以根据题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带着问题去找答案等。学生需要有总体意识,联系上下文,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够把握住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行为主动积极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如果学生对阅读持反感、排斥等消极态度,就算教师的教学方案完美无缺、教学资源优质海量,学生对于阅读也兴趣不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从课堂安排入手,不能紧盯着教材为了完成任务,要考虑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丰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高效地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与阅读方式密切相关,合理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阅读能力教学的模式也应该随着课程改革的变化做出调整,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理解分析这种方式,要在阅读方式和讲解方法中用心钻研,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通过举办座谈会的形式,促进阅读教学提升
        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成绩,它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们不但要读,还要同时进行思考,并学会审美。教师要教育学生分清楚文章的水平高低,要学会鉴赏文章,体悟真善美,对于值得读的文章可反复阅读;对没有营养的文章,学生要学会辨别,并摒弃。如,在学习《狼来了》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是这个说谎的小孩的朋友,你会如何劝解他;或者问问学生:如果你是村民的话,你会如何看待这个说谎的孩子?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在阅读时产生一定的疑问,然后进行思考,这个过程就是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这期间也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弥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拓阅读之范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除了以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涉猎”,以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将阅读形成一种习惯,以便学生今后在遇到自己喜欢的阅读作品之时,才会“甘之如饴”“乐此不疲”地汲取阅读文本中的“营养”,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学生只有“博识强记”,多积累、多背诵,并多与阅读、写作相伴,其阅读能力何愁不提升。
        比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分析课文大意,还要在阅读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标记重点,对蒲公英、苍耳和豌豆等植物进行种子传播方法的相关勾画;有关植物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好词好句的积累,还可以为学生设立每日朗读、搜集相关资料的小任务进行学生间的比拼,长期坚持,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除此之外,为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积极为学生打造丰富的图书储备,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阅读。
结束语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教学抓起,注重实践与思考结合,既要从学生本身的兴趣入手,更要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还要与时代发展的节奏相吻合,从学生兴趣、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着手解决学生阅读问题。
参考文献
[1]姜芸.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求知导刊,2019(48):84-85.
[2]李玉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1):19-20.
[3]刘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70.
[4]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3-134.
[5]李倩.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