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教育模式有了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多种样式,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文化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作为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审美素质是其文化素养的重中之重,审美能力也是其专业技能拓展边界的重要能力之一,故此,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艺术思维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极其重要,艺术思维是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艺术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对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教学? 艺术思维 ?审美能力?
艺术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的运用能很好地契合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生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方能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一些艺术形象,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故此,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思维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符合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及时代对复合型技工人才的需求。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艺术思维运用的现状概况
艺术思维是对现象与本质两方面进行双重加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尤为突出表现为形象化,在双重加工下,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统一,结果是新的艺术形象、艺术品的诞生。因此,艺术思维强调加工的重点在感性形式上,遵循的是个性的情感逻辑。实际上艺术思维方式就包括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而我们日常强调艺术思维更多地就强调这种重个性、情感的思维方式,以区别于工程思维,尤其是当前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思维强调的就是这点,包括教学法层面和教育理念层面。
当前的技工院校语文在重视专业学科的情况下,常得不到技工院校领导、管理者的重视,管理的模式仍旧采用类中学的,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试内容,乃至教学计划、日志、教案也进行了统一,这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导致当前技工院校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所重视的教学方法都是偏程序化的知识传授,很少重视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往往都是相同教材处理方法,对艺术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的运用远远不足。
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的课程观念仍旧较传统,没有形成融化在专业里的“大语文”的概念,仍旧受制于“核心专业技能”为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忽略“核心从业素质”与“核心专业技能”并重的情况,在教学中人文教育重视不够,过于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而导致语文学科类化为一个专业课程,在面对个性的学生发挥育人的功能不够。
二、艺术思维是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审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一个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天然的基因,而技工院校的语文应有的独特性之一就是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职业素养。于漪老师说:“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就此而论语文教学应该是极其富情趣的艺术活动,艺术活动就需要运用艺术思维的艺术的处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艺术思维的运用才能将语文的课程艺术化。
知识并不等于文化,会背诵文学作品不意味着能欣赏,目前技工院校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很多学生能识记一些文学知识,却不会用文学语言表达,没有美学的思维能力。要改变现状,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平衡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艺术思维是打破此现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不断地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方能有效地提升审美的能力。在技工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情不同的背景下,基于技工院校的特点与特色,语文学科应该深度与专业结合,教师应定制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块化或专题化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艺术思维的方式处理教材,为学生量身定制,从而激活语文教学的活力。艺术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形成整个艺术氛围的闭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的艺术性,还是教师对教学处理的艺术手段,还是学生作为一个艺术活动的主角能被以艺术的方式对待,以此形成的“艺术磁场”来影响学生对美的判断,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三、艺术思维的运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
语文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其为融知识教授、能力培养、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直接参与人才的培养全过程。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是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过程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其对学生的作用和对课程的价值,艺术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的运用能强化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能突出语文课在技工院校教育中的特殊性,正如《技工院校语文新课标》(2016版)中所一再强调的一样,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要从普高化的教学观念和普通中学式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实践具有技工院校特点的语文教学。
在技工院校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没有升学所导致的应试压力,有的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达到育人的事实压力。面对技工院校的学生三多三少”的特点,即“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不良行为多”和“初中德育总评优秀等级的少、当过学生干部的少、受到肯定获奖成功体检少”,教师更是要艺术思维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对象,用发现美的眼睛来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艺术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激活课堂的活力,点燃学生对美的欲望。如教授王维的《使至塞上》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笔者教授的烹饪专业就让学生用雕刻刀代替画笔,雕刻一副“长河落日”图。像李煜的《虞美人》、贾岛的《客思》、白居易的《琵琶行》富有音乐元素或可唱性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将音乐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不仅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并通过这样的艺术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杜夫海纳强调“审美对象就是辉煌的呈现的感性。”,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文学作品的魅力不在于如何结构它,任何翻译都不能取代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用运用艺术思维带领学生去品味它,才能行之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技工院校的教育已经走在德技并重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轨道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因重视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思维,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特点的宿命,也是时代趋势所迫。艺术思维是形象思维升华的最高层次,是人类思维的多种方式和类型的复杂组合体,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思维的运用,可以让语文的教学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层面迈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层面,引领学生追求着艺术美,去体味现实美所无法替代的特殊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威.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的艺术思维[J].文理导航,2010(31).?
[2]丁淑娴.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师道·教研,2009(9).
[3]包静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J].职业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