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思维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吴君君
[导读] 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素质教育的
        摘要: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作为高中语文重要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难点。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依托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习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文章先分析高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再依托互换角色、积累素材等进行逆向作文写作教学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逆向思维;写作;对策
        逆向思维是与人们日常的思维定式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从相反且对立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提升成绩、培养综合素养的绊脚石。写作是学生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展示,是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学生对写作框架进行架构,利于学生调用素材进行内容填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一、高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
        1.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堂45分钟的写作课,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与教师进行充分互动,并通过认真思考,进行写作训练。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甚至开小差,导致写作水平无法有效提升。
        2.素材单一
        学生的作文写作需要大量素材支撑,并以新颖的论点作为核心,以使文章有新意、有感情。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其写作文章里的素材基本是单一、老旧的,经常同一知识点反复使用。如以“成功离不开努力”为主题进行作文写作时,多数学生为以爱迪生、贝多芬等名人事迹作为素材,虽然名人事迹覆盖面广,但却缺少新意。如果以最新最近的屠呦呦等经历过近200次实验最后获取成功的事迹,会更有新意。
        3.缺乏反省
        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学习是有高考压力的,他们希望通过提升写作水平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进而提升高考总分。但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的行文多数是结构不清晰、材料不新颖,整篇文章没有亮点。学生在写作后没有对写作内容进行反省,没有针对性地补充自己的短板,没有全面性地解决问题,进而进行强化,这是目前高中学生写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依托逆向思维进行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依托角色互换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写作课,教师或先讲后写,或先写后讲,都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训练为主,都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逆向思维,能改变传统教师讲解为主,并变成学生讲解为主,目的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课前,教师可以先将写作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以小组形式进行辅助材料的搜集,并讨论出写作的题目、主旨、结构、素材等,由小组推选的成员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分析、主旨确定、行文结构、素材应用、范文欣赏等。首先,学生先将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进行阐述,并明确先搜集资料,再筛选资料,以为作文主旨确定奠定基础。其次,学生将小组对资料的讨论过程进行阐述,并将自己形成的作文主旨观点进行展示。在表达观点时,小老师可将自己的观点与小组观点的差异性进行列举,之后请全班同学进行裁判。再次,在明确小组文章主旨后,小老师将文章的布局进行罗列,并将文章的大概段落及主要内容进行展示。第四,小老师可以将素材的选择进行陈述,并将小组的选择依据进行展示。在小老师课堂讲解结束后,教师将优秀小组的范文进行展示,将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进行强调,目的是使学生取长补短,汲取写作经验。在展示完范文后,教师要对小老师的课堂讲解进行评价,对优点进行肯定,对缺点进行指出。通过逆向思维,将师生角色互换,能够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2.依托知识积累进行素材采集
        学生积累的素材少,不会将现有素材进行迁移和应用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关键。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已经习惯被动学习,习惯教师提供素材,自己利用现成的素材进行范式写作。为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师要培养学生依托知识学习进行素材采集的好习惯。
        首先,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优良习惯可以从语文课堂的教材文章讲授开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优美的文本,教师可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提取教材文本中的可用于写作的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素材的习惯。如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以将文章蕴含感激、赞美之情的写法及素材引用到与“母爱”相关的主题作文写作中。教师在教学后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题材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在日常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其次,利用拓展知识积累素材。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会在课后完成课堂作业,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拓展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丰富视野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知识积累素材。再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艾青的另外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并深入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将诗人的写作手法应用于与“爱国”相关主题的作文写作中。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有在写作中应用素材的意识,经过不断积累,学生会储备大量素材,在写作时进行调用,进而写出优质文章。
        总之,逆向思维法应用于高中作文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教学创新,利于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好文章。经笔者实践,发现利用逆向思维法进行写作教学,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消除学生对写作课的抵触心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成稿进行反思,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使作文练习方向更明确。
        参考文献:
[1]许静娟.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指导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9,(12):49.
[2]邱超君.高中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8):180.
[3]秦红梅.逆向思维法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1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