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何健蓓
[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无数先辈们历经磨难,传承下来的文化结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无数先辈们历经磨难,传承下来的文化结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文化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因如此,将民间艺术文化渗入到幼儿教育中,让这些祖国的花骨朵从小养成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文化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本文从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二者融合的策略分析来进行理论方面的论述,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更直观地讲述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从而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培养孩童的民族文化意识。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幼儿教育;策略分析
一、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间艺术,顾名思义,起源于民间,不同于学院派艺术和文人艺术,它是由普通老百姓创造的具有一定风格和技巧的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像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不仅为中华儿女所喜爱,更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欢迎。幼儿期是形成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合理的教授,将民间艺术巧妙地融入幼儿园课程,能够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透彻的理解力,使儿童能够认识,学习和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强大魅力,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
        1、丰富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
        幼儿在上课时,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的纯理论的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如果将我们的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幼儿会提高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一些民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培养音乐感觉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华民族文化。
        2、民间艺术有浓重的趣味性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对于孩子而言,像民歌,舞狮,绘画,泥雕等绝活,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影片放映的形式来讲解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发展与传承,将民族文化深入到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3、传承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能够增进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提升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文化。
二、幼儿教育与民间艺术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幼儿教师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专业素养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幼儿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利用各方资源,充分地了解并熟悉中华民族的各种民间艺术文化;积极参加各类讲座,展览,切身到艺术的发源地或者向资深的民间艺术者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完善知识储备,将专业知识带给学生,创造高效课堂。
(二)教师引导,深入浅出
        教师在民间艺术的教学过程中,要用比较浅显的话语来讲述民间艺术作品,创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并经常组织一些民间艺术活动,比如:剪纸,皮影戏,编中国结等。

在师生参与的过程中,极大地强化了幼儿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否认,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好奇心,爱美之心,尤其在意大人的赞美,因此,在幼童阶段传授民间艺术文化,对于孩子增强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敏感性特别重要。
(三)善于发现当地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存在于民间,除了在课堂上讲述关于民间艺术的理论性的知识外,老师可以在安全保证的情况下,带领孩童们实地欣赏,深入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举个例子,以湖北为例,湖北的民间艺术文化众多,包括武汉剪纸、黄陂木版年画、木雕船模工艺还有武汉泥雕等,将这些熟悉的事物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将所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而且在促进幼儿对湖北的民间艺术文化的了解以及提升孩童的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四)多渠道支持民间艺术文化走进幼儿教育
        集学校,社会和家长三者一体为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作贡献。第一,挖掘家庭中的民间艺术文化。在学校开学时,学校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将幼儿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文化这一规划传达给家长,让他们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展开教学工作。比如:XXX的妈妈剪纸功夫了得,经常剪一些窗花啊,小动物啊,很受邻里的欢迎。幼儿园可以让这位妈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剪纸的技巧和心得,并为幼儿现场展示剪纸作品。第二,挖掘社区中的民间艺术文化。比如:某社区内一位大爷太极拳打的特别好,那幼儿园就可以将这位老爷爷请到学校,让他教孩子学习太极拳,强身健体。
(五)身临其境,打造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幼儿教育不仅受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更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幼儿阶段,孩童正是对未知世界懵懂,好奇和躁动的年纪,此时,幼儿园的环境就是孩子教育的一种隐性资源。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领略到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与真谛,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时,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富有民间艺术文化气息的雕塑、挂画,也可设置活动角,放置一些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方便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布置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让幼儿园充满民间艺术文化气息。
三、案例实践
        在幼儿园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艺术老师利用多方资源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照片、图片、实物等,如,面人作品、木版年画、剪纸、戏曲人物图片等等,布置一个浓郁气息的民俗环境。其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本土文化教育目标,创设了幼儿喜爱的海丝文化艺术墙。幼儿可以利用废旧物来制作木偶;利用糯米团捏成各种各样动物造型;用小筐来装饰成中国龙;用剪纸剪出“十二生肖”;还有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的布袋木偶戏的表演场景。这些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并激发幼儿不断探索、创新,为幼儿的自主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氛围。
结语
        综上,民间艺术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幼儿教育中,并且对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结合日常教学主题或者根据幼儿的意愿,创造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民间艺术文化的机会。通过各种展览,影片,现场真人讲解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接触到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使幼儿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国,爱家的种子,将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付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123-124。
[2]张秋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7。
[3]朱慧.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14):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